煲靓汤必睇!煲汤食材属性大全

[复制链接]
做咩啊 发表于 2009-10-17 21: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豇豆(饭豆)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脾、肾。  
功效:健脾、止消渴,补肾、生精髓、和五脏,调营卫,理中益气。  
主治:消渴,口渴;外用治腮腺炎。  
验方参考:
1、带壳干豇豆60克,水煎后吃豆喝汤,治糖尿病,口渴,尿多。
2、豇豆子或叶一把,捣烂敷患处,治腮腺炎。
3、豇豆子30克,煎汤服食,治白带、白浊。
4、豇豆子50-100克,大米100-150克,同煮饭,用油盐调味食用。有益气、健脾、消肿作用,适用于脾虚水肿,脚气病,小儿病后脾胃虚弱等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咩啊 发表于 2009-10-17 21: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豆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  
功效:煮汤饮,清热利小便,解毒;制成豆浆性寒,肠胃易于消化吸收,能清利大小便,解热润肺,宽中下气。
主治:胃中积热,水胀肿毒,小便不利。  
说明:黄豆药用价值不如黑豆。但黄豆是一种营养丰富、用途广阔的农产品。据国外报道,意大利人发现黄豆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在国内,民间多作为单方应用,是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者的有益食品。  
验方参考:
1、黄豆一把,加干芫荽3克,或加葱白三根,白萝卜三片,水煎温服,可防治感冒。
2、黄豆适量,放水中浸软,加白矾少许共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治疖肿疔疮。
3、黄豆皮,烧炭研末,每服10克,一日两次,开水送服,治腹泻。
4、黄豆皮120克,水煎分三次服,治大便秘结或习惯性便秘。
5、黄豆100克,浮小麦50克,大枣5枚,水煎服,治体虚自汗、盗汗。
6、地龙胡椒豆:地龙60克,白胡椒30克,黄豆500克,清水2000毫升同煎,煎至水干后,晒干黄豆食用,每次食20-30粒,每日二次,有祛风、镇静、止痉作用,可用于癫痫病的辅助治疗。
7、黄豆150-200克,海藻、海带各30克,同煮汤,用食盐或白糖调味食用。有清热、降压、散结、软坚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单纯性甲状腺肿、慢性颈淋巴腺炎等症。
注意:体弱、胃寒怕冷及大便溏稀者忌食。
8、黄豆猪肝汤:黄豆100克煮至皮裂豆熟时,加入猪肝100克(切片)煮熟分三次服食,连服三周,可治贫血,面色萎黄,夜盲,营养不良等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咩啊 发表于 2009-10-17 21: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豆油
豆油味辛甘,性热,微毒,有润肠通便之效,外用治疮疥。
生豆油250克,加温,顿服,治肠梗阻,服后约一至三小时大便即通。
黄豆芽:黄豆芽鲜者煮食味甘,性寒,无毒;干者水煎甘、平、无毒。入脾胃、膀胱,有利湿清热之效,主治胃气积结,胃中积热,水胀肿毒,湿痹筋挛膝痛,破妇人恶血。
1、黄豆芽水煎三四小时,温服,连服数次,可预防或治疗怀孕期高血压。
2、黄豆芽250克,猪血250克,同煮汤服食,可清除肠胃积热。石粉厂、水泥厂及矿山工人经常食之,可预防矽肺。
3、黄豆芽随量,煮汤服食,连续服食三日,忌食油与其他粮食,可治寻常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咩啊 发表于 2009-10-17 21: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黑豆

性味:甘、温、无毒。  
归经:入心、脾、肾。  
功效:补肾滋阴,补血明目,除湿利水。  
主治:肾虚腰疼,血虚目睹,腹胀水肿,脚气,自汗盗汗。  
禁忌:中满者慎用。  
说明:黑豆一般煮熟食之或配药煮熟食之能治病,但不消化,故中满者或消化不良者宜慎食之,黑豆若炒熟食之则其性极热,易生热性疾病。黑豆芽及皮、叶、花均可入药治病,黑豆皮中药称“料豆衣”或“穞豆衣”,有解毒利尿作用;黑豆芽称“大豆卷”,能清热解毒,水煎服,可治风湿性关节疼;黑豆叶捣烂外敷可治蛇咬伤;黑豆花能治目翳。  
验方参考:  
1、黑豆制豆浆,煮熟喝,可止自汗。
2、黑豆衣10克,浮小麦10克,治阴虚盗汗,自汗,尤其是热病后虚汗。
3、黑豆15克,黄芪10克,或加浮小麦6克,可止盗汗,自汗。
4、黑豆同塘虱鱼,煮汤食用,治老人腰疼。
5、黑豆同鲤鱼煮汤食用,治脚气水肿。
6、黑豆250克,黄酒750克,水煎分作数次服食,治胎动不安,腰疼。
7、黑豆3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治盗汗眩晕。
8、黑豆30克,红花6克,水煎冲红糖100克,温服治经闭。
9、黑豆炒熟研末,每次10克,用苏木10克煎汤送服,治室女经闭。
10、黑豆、红糖各30克,薤白一把,水酒四杯,水六杯同煎,空腹时顿服,治血丝虫病。
11、黑豆500克,煮浓汁冷饮,解藤黄、斑蝥中毒。
12、狗肉500克,黑豆60克,煮至烂熟食,治年老或肾虚耳聋,小儿夜尿、遗尿。
13、益母草黑豆糖水,益母草30-50克,水煎取汁,加入黑豆60克,煮至熟烂,用适量红糖调味服食,亦可加入1-2汤匙米酒或糯米酒服食。每天一次,连服七天为一疗程,有活血,祛瘀、调经作用,可治妇女闭经。
14、黑豆腐皮汤:黑豆50克,豆腐皮50克,同煮汤,加适量油、盐调味食用。有滋养补虚、止汗功效,可治自汗过多及阴虚盗汗等症。
15、黑豆元肉大枣汤:黑豆50克,大枣50克,元肉(龙眼肉)15克,水三碗同煎至一碗,早晚两次服用。有健脾补肾,补心气,养阴血作用。适用于血虚心悸,阴虚盗汗,肾虚腰酸,须发早白,脾虚足肿等症。
16、法制黑豆:熟地、山萸肉、补骨脂、当归、茯苓、枸杞子、旱莲草、五味子、桑椹子、黑芝麻、菟丝子、地骨皮各10克,水煎四次去渣,药汁混合,加入黑豆500克,食盐100克,浸泡至黑豆发胀,然后小火熬至药汁干涸,晒干黑豆装瓶备用,每次服食10-15克。有补肾益精,强筋壮骨功效,适用于身体瘦弱,神经衰弱,尿频遗精,腰酸腿疼,筋骨无力等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咩啊 发表于 2009-10-17 21: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粱

性味:甘涩、温、无毒。  
归经:入肠、胃。  
功效:固肠胃,止吐泻;高粱根利小便,治难产。  
主治:小便不通,妇女倒经,腹泻。  
验方参考:
1、红高粱根60克,扁蓄草30克,灯心草6克,水煎服,治小便不通,浮肿气喘。
2、高粱裤(即裹在高粱秆上的叶)五个,加糖100克,水煎服,治尿闭。
3、高粱根七个,水煎去渣,用汤煮鸡蛋两个,加糖少许服,治膝痛,脚跟痛。
4、红高粱花,水煎加红糖服,治倒经。
5、高粱花10克炒黄研末,红糖开水冲服,治小儿赤白痢疾。
6、高粱米第二遍糠30克,放锅内炒至黄赤色,有香味为度,除去上面多余的粗壳,每次食3克,一日三次,治腹泻。
7、高粱穗、茜草、茶叶、红糖各10克,水煎代茶饮,治高血压。
8、高粱米6克,放锅内炒至炸裂,石榴皮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治小儿腹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咩啊 发表于 2009-10-17 21: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饭锅粑

性味:甘、温、无毒。  
归经:入肠、胃。  
功效:助消化,厚肠胃,止泄泻。  
主治:消化不良,饮食成积,久泻不愈。  
说明:饭锅粑俗称饭焦,有健脾止泻作用。  
验方参考:
1、饭锅粑500克,炒成焦黄,炒焦山楂60克,山药120克,砂仁30克,共研细末,每次10克,白糖水调服,一日两次,治老人或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久泻不愈。
2、饭锅粑炒成炭,研细末,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治饮食成积,消化不良,寒泻不止。
3、焦锅粑60克,砂仁、小茴香、桔皮、花椒、白术各6克,共研细末,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治胃弱,胃脘饱胀,不思饮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咩啊 发表于 2009-10-17 22: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番薯(红薯)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肝、脾。  
功效:健脾胃,补虚乏,益气力,通乳汁;外用消疮疖肿毒。  
主治:大便带血,腹泻,便秘,湿热黄疸,水臌腹泻,夜盲,消渴,乳痈,疮疖。  
说明:番薯能作为主食,亦能作菜,可蒸、煮、烤食、又可晒干磨粉做成各种食品,也可制成芡粉、粉条、酒、醋等。但不宜多食,多食会滞气引起烧心、吐酸水、腹胀和放屁。  
验方参考:
1、番薯嫩叶苗、蕹菜嫩叶、红糖适量,同捣烂敷于脐部,经一两小时后可泻下腹水,泻尽腹水可愈,治水臌肿胀,肝硬化腹水。
2、番薯嫩叶100克,羊肝120克,同煮熟食之,连续两三次有效,若选用红黄种番薯叶更好,治夜盲。
3、生白番薯洗净去皮,切碎捣烂,亦可加鲜鱼腥草等量同捣烂,敷于患处,敷至局部发热即行更换(约两三小时之久),连敷数天可愈,治乳痈疮疖。
4、用鲜番薯叶适量,冰片少许,共捣烂敷患处,治缠腰蛇(带状疱疹)。
5、番薯鲜嫩叶,洗净切碎,加食盐适量,共捣烂水煎后,趁热洗患处,治阴囊湿疹,洗后撒上滑石粉。
6、鲜番薯叶,加白糖适量,共捣烂贴患处,治疗指疗;若加红糖捣烂敷患处,则可治无名肿痛。
7、鲜番薯叶250克,煮熟后淡食其汤,治小儿疳积,夜盲;若用油盐炒熟食,一日两次,治便秘。
8、鲜番薯叶,鲜冬瓜适量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期不限;或用于番薯藤适量水煎服,治糖尿病。
9、番薯煮汤食,治湿热黄疸、习惯性便秘。
10、番薯粉加白糖,用开水冲熟或煮熟食,治口干咽痛。
11、番薯粉适量炒熟,裹敷患处,治跌打损伤。
12、鲜番薯叶,捣烂调红糖贴脐部,治大小便不通,敷伤口可治蛇、虫、蜂、蝎伤。
13、鲜番薯叶,捣烂,冲入开水大量灌服催吐,治误食河豚或蕈类中毒。
14、干番薯藤30克(鲜藤100克),辣蓼头30克(鲜品60克),水煎服,治痧气腹痛,呕吐泄泻。
15、番薯藤60克,川木瓜60克,或加食盐少许炒黄,水煎服,治绞肠痧,腹痛,腹泻。
16、番薯500-1000克,削皮切成小块,加适量水煮熟,加生姜3片,红糖适量,再煮片刻即可食用。有宽肠通便,益气生津,补中和血作用,可治老年人肠燥便秘,妇女产后血虚便秘。
17、番薯粥:番薯100克(去皮切片),大米100克,同煮粥食用。有健脾胃,补虚乏,益气力,强肾阴、通大便的作用,适用于老年人便秘。
18、猪肉(五花肉)250克,切块煮汤,煮熟后加入番薯叶再煮片刻即可食用,以淡食为宜。有养血益气通乳作用,可治产后乳汁不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咩啊 发表于 2009-10-17 22: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刀豆(挟剑豆)

性味:甘、温平、无毒。  
归经:入胃、肺。  
功效: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治咳喘。  
主治:虚寒呃逆,头风痛,胃寒呕吐,疝气,腰疼,老年咳喘,小儿百日咳。  
说明:刀豆豆荚很长,其形如刀,故又称挟剑豆,豆荚内有粉红色豆子十多粒。刀豆外壳称刀豆壳或刀豆衣,刀豆苗称刀豆蔓。  
验方参考:
1、带壳老刀豆30克,生姜三片,水煎去渣,或用鲜刀豆壳60克,水煎后加适量红糖温服,一日两次,治胃寒呃逆。
2、刀豆60克,炒干研末,每次6克,开水送服,或用刀豆子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续三日,亦治呃逆,小儿疝气。
3、刀豆壳烧灰搽患处,治鹅口疮。口服10克,治虚寒呃逆。
4、鲜刀豆荚,放饭上蒸熟后白糖蘸食,治久痢。
5、刀豆子炒干研粉,每次6克,开水送服,治小儿小肠疝气,若用红糖生姜汤送服,一日三次,可治喘咳。
6、刀豆子15克,水煎后加冰糖或蜂蜜饮服,治小儿百日咳或老年咳喘。
7、带壳刀豆子30克,猪腰子(猪肾)一个,同煮熟食;或用刀豆壳60克,鸡蛋一个,加水同煮,饮汤食蛋,治肾虚或妊娠腰疼。
8、刀豆壳七个,烧炭存性研末,拌糯米饭,每日一剂,分两次服,治老年腰痛。
9、大刀豆烧存性,研细末,每次3克,一日三次,用温黄酒送服,治头痛,肋间痛,跌打伤痛。
10、带壳老刀豆,焙干研末,每次6克,或用老刀豆蔓焙干研末,每次10克,用黄酒调服三至五次,治鼻窦炎。
11、刀豆根30克,加黄酒或红茶3克,水煎服,治头风痛。
12、刀豆根60克,糯米30克,黑豆一杯,芝麻10克,白果10克去心,装猪膀胱内炖熟食,治阴囊疝气。
13、鲜刀豆壳30克,鸡蛋1个,酒、水煎服,治颈淋巴结核初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咩啊 发表于 2009-10-17 22: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麦

性味:甘、温、无毒。  
归经:入肝、脾。  
功效:益气健脾,和胃调中,疏肝利气,回乳。  
主治:食积不化,食欲不振,饱闷腹胀,积滞下痢,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引起的乳房胀痛。  
说明:大麦在一定水份和温度下萌发的芽,称为大麦芽,晒干后炒熟应用。大麦芽的优点是既能消食化滞,又能回乳舒肝。大麦芽是制造啤酒的主要原料,又能经过加工熬炼成为麦芽糖(饴糖),富有营养,为老、少及体虚者的滋补品。哺乳期间忌食。  
验方参考:
1、大麦芽60至120克,水煎服,治米食积滞和妇女断乳时或乳汁郁积的乳房胀痛。
2、麦牙糖随意食,可退乳。
3、大麦芽微炒,研细末,每次10克,开水送服,治妇女产后大小便不通。
4、大麦芽60克,赤小豆30克,煮粥食,一日两次,治水肿。
5、大麦芽、茵陈各30克,陈皮10克,水煎服,治肝炎。
6、大麦芽、谷芽各15克,鸭肾一个,用线扎住两头,同煮熟后去内衣食之,治小儿赢瘦、消化不良。
7、炒大麦芽、苍术各等分,研细末,每次3至10克,一日两次,用白糖开水调服,治小儿疳积,慢性肠胃病,不思饮食,腹胀下痢。
8、大麦芽、神曲各15克,水煎服,治胃弱,消化不良,饱闷腹胀。
9、大麦叶一把,捣烂绞汁一杯,加入白糖饮服,一日两次,连续数十日,治传染性肝炎。
10、鲜麦苗一把,滑石粉15克,水煎去渣服,一日两次,连续七日,治黄疸。
11、大麦芽10克,山慈菇3克,共研为细末,用浓茶水调敷患处,治乳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咩啊 发表于 2009-10-17 22: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麦

性味:甘、温、无毒。  
归经:入肝、脾。  
功效:益气健脾,和胃调中,疏肝利气,回乳。  
主治:食积不化,食欲不振,饱闷腹胀,积滞下痢,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引起的乳房胀痛。  
说明:大麦在一定水份和温度下萌发的芽,称为大麦芽,晒干后炒熟应用。大麦芽的优点是既能消食化滞,又能回乳舒肝。大麦芽是制造啤酒的主要原料,又能经过加工熬炼成为麦芽糖(饴糖),富有营养,为老、少及体虚者的滋补品。哺乳期间忌食。  
验方参考:
1、大麦芽60至120克,水煎服,治米食积滞和妇女断乳时或乳汁郁积的乳房胀痛。
2、麦牙糖随意食,可退乳。
3、大麦芽微炒,研细末,每次10克,开水送服,治妇女产后大小便不通。
4、大麦芽60克,赤小豆30克,煮粥食,一日两次,治水肿。
5、大麦芽、茵陈各30克,陈皮10克,水煎服,治肝炎。
6、大麦芽、谷芽各15克,鸭肾一个,用线扎住两头,同煮熟后去内衣食之,治小儿赢瘦、消化不良。
7、炒大麦芽、苍术各等分,研细末,每次3至10克,一日两次,用白糖开水调服,治小儿疳积,慢性肠胃病,不思饮食,腹胀下痢。
8、大麦芽、神曲各15克,水煎服,治胃弱,消化不良,饱闷腹胀。
9、大麦叶一把,捣烂绞汁一杯,加入白糖饮服,一日两次,连续数十日,治传染性肝炎。
10、鲜麦苗一把,滑石粉15克,水煎去渣服,一日两次,连续七日,治黄疸。
11、大麦芽10克,山慈菇3克,共研为细末,用浓茶水调敷患处,治乳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