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靓汤必睇!煲汤食材属性大全

[复制链接]
做咩啊 发表于 2009-10-17 21: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米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胃、肾。  
功效:止血,利尿,利胆,降压,降脂。  
主治:小便不通,膀胱结石,肝炎,黄疸,高血压。  
说明:上述功效均指玉米须。玉米供食用,营养价值很高。而玉米芯的性味功效与玉米须的利尿作用基本相同,多用于水肿病,亦可治小儿夏季热。玉米油有降血脂作用,对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及血循环障碍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验方参考:
1、玉米须30克,车前子15克,甘草6克,或加小茴香3克,水煎服,治小便不通及膀胱炎,小便疼痛。
2、玉米须、玉米芯各60克,水煎去渣代茶饮,治尿少、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
3、玉米须150克,水煎服,治高血压、黄疸,尿路结石,膀胱结石。
4、玉米须60克,加冰糖适量水煎服,治肺结核。
5、玉米须30克,陈皮10克,水煎服,治咳嗽。
6、玉米须30克,茵陈、蒲公英各15克,水煎服,治肝炎,黄疸,胆囊炎,胆结石。
7、玉米须、香蕉皮各30克,黄栀子10克水煎后冷饮,治高血压、鼻血、吐血。
8、玉米芯100克,烧存性,黄柏6克,共研细末,每次3克,一日三次,温开水送服,治肠炎,痢疾。
9、玉米须6克,玉米30粒,蝉衣三个,蛇蜕一条,水煎服,每日一剂,疗程一个月;或用玉米须、西瓜皮、冬瓜皮、赤小豆适量,煎水代茶饮,持续服用,对慢性顽固性肾炎效果较好。
10、玉米研细粉与粳米适量同煮粥,用白糖调味食用。有宁心和血,调中开胃作用,适用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塞,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防治。
11、玉米须酒酿:玉米须15克,水煎20分钟后,去渣,加入酒酿100克,煮沸食用,有解热透疹作用,可治风疹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咩啊 发表于 2009-10-17 21: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糯稻
糯稻性味甘、微寒、无毒,入肺、脾,有止汗利尿润肺作用,主治盗汗、自汗、尿频尿急,肝炎,百日咳等症。
1、糯稻根须30克,浮小麦30克,水煎服,治盗汗、自汗。
2、糯米根250克,水煎服,治血丝虫,乳糜尿,呕吐,尿痛,尿频,尿急。
3、陈年(二至五年)糯稻根60克,水煎去渣,加入冰糖3克服食,治百日咳。
4、糯稻草60克,洗净后切成约一寸长,加水500克,煎取250克,一日两次服食,治黄疸型肝炎。
5、糯稻草,烧灰淋汁,加热黄酒等量混合,洗涤患处,治跌打损伤和痔核肿痛,有消肿止疼、活血化瘀之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咩啊 发表于 2009-10-17 21: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麦

性味:甘、微寒、无毒。  
归经:入脾、胃。  
功效:除热,止渴,利尿,养心除烦,养肝气,益胃止汗。  
主治:口干咽燥,小便不畅,失眠,外用有消炎,止疼,去湿作用。  
说明:北方小麦皮薄出粉率高,性平;南方小麦皮厚出粉率低,性温。新麦性热,陈麦性平。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比大米高(大米为7%,小麦为10.7%)。小麦磨面粉后剩余之麦麸(即麦皮)有缓和神经的功效,能除烦,解热,润脏腑,安神经。现代医学证实,小麦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和蛋白质,有治疗脚气病、末梢神经炎的功效。  
验方参考:  
1、小麦60克(去壳),甘草20克,大枣十五枚,水同煎,早晚两次分服,治失眠,妇女脏燥(薏病)。
2、小麦30克,黑豆20克,合欢花20克(布包),水煎后去合欢花,喝汤食麦、豆、亦治失眠。
3、小麦30克,红枣十枚,龙眼肉10克,加水煮熟后连渣食,治自汗(不论天寒天热,白天常常出汗)。
4、小麦面炒黑、小米糠炒黄各30克,混合,用红溏水冲服,一日三次分服,治腹泻。
5、小麦麸30克炒黄,加适量红糖拌和,用大枣煮汤冲服,一日两次,治全身浮肿。
6、小麦100克,淮山50克,同捣碎煮粥,用适量白糖调味食用。适用于脾胃虚弱者调补之用。
7、小麦100克,花生米50克,同煮粥食用,适用于营养性浮肿,营养不良,贫血等症。
8、小麦50克,生牡蛎30克(先煎),黄芪30克,红枣10枚,水煎服,可治盗汗。
9、小麦50克,柏子仁20克,夜交藤25克,水煎服,可治阴虚失眠。
10、羊肉麦粥:小麦(去皮)100克,羊肉250克,生姜30克(拍破)。同煮粥食用,适用于身体虚弱,风寒咳嗽,肺结核等症。
11、糯米麦粥:小麦300克,糯米250克,同煮粥,加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养心神,敛虚汗,厚肠胃,强气力作用。适用于平时汗多(自汗),精神疲倦,小儿肠胃虚弱,妇女心神不宁,神经衰弱等症。
12、地骨皮(枸杞根皮)10克用纱布包好,放入鸡汤或鱼汤内煮半小时后捞出,再下面条,柚子挤汁入汤内,用适量食盐、葱、姜调味食用。有振奋精神、温暖身体,增强荷尔蒙分泌的作用。

浮小麦
浮小麦即小麦水淘浮起水面者,性味甘、凉,入心经,有益气除热,养心生津,止虚汗、盗汗,骨蒸虚热的作用,用于治疗虚热多汗、盗汗、口干舌燥、心烦失眠。如无浮小麦,可用麦麸代替,功效略次于浮小麦。
1、浮小麦30克,加大枣30克,或加糯稻根30克、青桃干6克,或加茯苓、麦冬各10克,水煎服,治盗汗,虚汗。
2、浮小麦,糯稻根各30克,大枣十枚,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续五至七日,治盗汗,虚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咩啊 发表于 2009-10-17 21: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豌豆(麦豆)

性味:甘、微寒、无毒。  
归经:入心、脾、胃、大肠。  
功效:益中气,解毒利水,除呃逆,止泻痢,解渴通乳。  
主治:泄痢,小便不利,下腹胀满,消渴,妇人乳闭。  
说明:豌豆其苗柔婉,摘其嫩苗头,可作菜炒熟食。我国南方还有一种相似豌豆的名叫“雪豆”,又名“荷兰豆”,其性能基本与豌豆相似,其豆荚鲜嫩清甜可口,可炒熟作菜吃。豌豆淡煮食之才显上述功效,因其性寒难消化,不宜多食。  
验方参考:
1、青豌豆煮熟淡食,或用嫩豌豆苗,捣烂绞汁,每次服半杯,一日两次,治消渴。
2、豌豆苗一把,洗净捣烂,布包榨汁,每次半杯,略加温服,一日两次,治高血压,心脏病。
3、豌豆煮熟食之,治产后乳汁不下。
4、核桃仁豌豆泥:鲜豌豆仁750克,煮烂后,捣成浆泥状,去皮、渣,核桃仁60克用开水稍泡片刻后剥去皮,用油炸透捞出,剁成细末,水适量煮沸,加入白糖240克和豌豆泥,搅匀煮沸,加入藕粉(先用冷开水兑好)勾成稀糊状,撒上核桃仁末即可食用。有润燥滑肠,补肾作用,适用于贫血、肠燥便秘、肾虚咳喘等症。健康人食之更能增强记忆力,祛病延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咩啊 发表于 2009-10-17 21: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豆

性味:甘、寒、无毒。  
归经:入心、肝、胃。  
功效:清热解毒,止渴利尿,消肿下气,厚肠胃,除烦热。  
主治:绿豆水煎服主治火眼痈疮肿痛,下肢胀满,小便不通,口干,消渴,暑热,泻痢,解药草中毒;生绿豆加水捣烂汁服主治丹毒,烦热,风疹。  
禁忌:脾胃虚,肾虚腰痛及体虚寒者忌食,此类体质的妇女尤忌。  
验方参考:
1、绿豆60克,生甘草60克,水煎服,可解食物及药物中毒。
2、绿豆6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可预防夏令疾病。
3、绿豆30克,研末,每次10克,开水送服,治乳部疮疖肿痛。
4、生绿豆、研末,调米醋敷患处,治腮腺炎,跌打损伤。
5、绿豆、胡椒各等量,共研末,每次5克,一日三次,开水送服,治泄泻腹痛。
6、绿豆60克,车前子30克,水煎分两次服,治热泻,粪便臭秽,肛门灼热。
7、绿豆煮汤饮,或加鲜丝瓜花八朵同煮,温服,治中暑。
8、绿豆芽500克,捣烂绞汁冲白糖服,治小便疼痛、小便频数,尿热尿赤,淋浊。
9、绿豆、海带或海藻、芸香(臭草),水煎加红糖服,治湿疹、皮肤瘙痒。
10、红糖绿豆沙:绿豆100克,煮至极烂,用适量红糖调味食用。夏季可常食之。有清热解暑,除烦止渴,祛热毒,消肿胀,利小便作用,可治小儿疮疖,中暑。
11、绿豆100克煮至豆皮开裂时,加入粳米50克,同煮粥,加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清热解毒,止渴除烦,利水清肿作用,适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疖肿,高热口渴,小便不利,食物中毒,以及预防中暑。本品可作为夏季清凉饮料。注意:肾亏体弱消瘦或夜多小便,脾胃虚寒泄泻者不宜食用。
13、荠菜粥:荠菜(鲜品)500克切碎,粳米100克,同煮粥,淡食为宜,或少量白糖调味食用。有健脾补虚、明目、止血、利尿作用。适用于脾虚水肿,慢性肾炎,便血,尿血,吐血、咯血,视网膜出血,目赤,目暗,乳糜尿等症。注:荠菜古名护生草、鸡心菜,广东称为菱角菜,四川称烟盒草,上海俗称枕头草。
14、菊花粥:粳米100克煮粥,将熟时,加入菊花粉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祛风清热,清肝火,降血压的作用。适用于风热目赤,肝火头痛,高血压,冠心病,眩晕,目暗等症。汗多或脾虚便溏者不宜食用。
15、石膏粥:生石膏30-100克捣碎,水煎取汁,加入粳米100克同煮粥,以淡食为宜。有清热、止渴、除烦作用。适用于高烧不退,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口渴多饮等发热性病症。注意:非高热患者不宜食用;阴虚发热、低烧、脾胃虚弱者亦不宜食用。
16、薤白粥:粳米100克煮粥,半熟时加入薤白10-20克,同煮熟食用。有宽胸行气止痛作用,适用于冠心病胸闷不适或心绞痛,慢性肠炎菌痢等症。
17、砂仁粥:粳米100克煮粥,加入砂仁粉,3-5克,生姜3-5片,用香葱、油盐调味食用。有健脾暖胃,调中气,助消化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腹痛、腹胀、泻痢、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气逆呕吐等症。
18、肉苁蓉粥:肉苁蓉15-30克于砂锅内水煎取汁,加入粳米100克同煮粥,用葱、姜、油、盐调味食用。有益肝肾,补精血,润肠作用。适用于肾虚阳痿,腰膝冷痛,筋骨痿弱,大便干结,性机能减退等症。大便溏稀者或性欲亢进者忌用。
19、葛根粉粥:粳米100克煮粥,葛根粉30克,煮沸即可食用。有清热,生津,止渴,降血压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脾虚泻利,夏季或发热期间口干烦渴等症。
20、磁石粥:磁石50-100克捣碎,于砂锅内水煎取汁,加入粳米100克同煮粥,用生姜、香葱、油、盐调味食用。有养肾脏,强骨气作用。适用于老年肾虚,耳鸣耳聋,头目眩晕,心悸失眠等症。
21、枣仁粥:粳米100克煮粥,半熟时,加入酸枣仁汁(炒酸枣仁30-50克,捣碎水煎浓汁)同煮熟食用。有宁心养肝,安神止汗作用。适用于老年性失眠,心悸怔忡,自汗盗汗等症。
22、杏仁粥:大米250克,南杏仁50克(捣烂如泥),同煮粥食用。有止咳平喘作用,适用于气喘咳嗽日久不愈的患者,亦可作用癌症病人的辅助治疗。
23、生姜炒米粥:粳米50克炒至焦黄,生姜片30-50克,同煮粥,用花生油、食盐调味食用。有温中祛寒,化寒痰,健脾胃,下气止呕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鼻塞流涕,咳嗽痰稀,胃寒呕吐、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
24、茯苓饼:粳米粉、茯苓细粉、白糖各等分,加水适量,调成糊状,摊烙成薄煎饼食用。有益胃,补气作用。可治气虚体弱,心悸,气短,食少,失眠,浮肿,大便溏稀,神经衰弱等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咩啊 发表于 2009-10-17 21: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荞麦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  
功效:降气宽肠,健胃止痢,有降血压作用。  
主治:肠胃热积泄痢,自汗;外用治丹毒疮肿。  
验方参考:
1、炒荞麦研末,水泛为丸,每服6克,一日两次,开水送服,治慢性泻痢,妇女白带。
2、荞麦面炒香,用适量开水搅成糊状服食,治夏季痧症。
3、荞麦子,磨粉后筛去壳,加红糖烙饼或煮熟食之,治出黄汗,亦可治发热,泄痢症。
4、荞麦子、蔓荆子各等分,研末,用烧酒调敷患处,治偏头痛。
5、鲜荞麦叶60克,藕节四个,水煎服,治高血压,眼底出血,紫癜。
6、鲜荞麦叶6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或荞麦面炒黄,用米醋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早晚更换。治疮毒,疖肿,丹毒,乳痈和无名肿毒。
7、取三个公鸡胆汁和荞麦面适量,做成绿豆大的丸药,一日两次,每次6克,治痔疮。
8、荞麦根一把,水煎加适量红糖食,治小儿牙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咩啊 发表于 2009-10-17 21: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糯米(江米)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  
功效:暖脾胃,补中益气,缩小便。  
主治:胃寒痛,消渴,夜多小便,小便频数,脾胃气虚泄泻,气虚自汗,妊娠腰腹坠胀,劳动后气短乏力,体弱。  
说明:糯米性粘滞,难于消化,小孩或病人宜慎用。糯米可酿酒,可以蒸糕,可以煮粥,可以炒食,糯米粉可做汤圆。糯米煮粥,有滋养胃气作用,故有“粳米粥为资生化育神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之称。  
验方参考:  
1、糯米60克,煮粥食,一日四次,忌食生冷硬食,治妊娠恶阻。
2、糯米煮粥至极烂,加红枣十只同煮更好,治胃寒痛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3、糯米爆成米花30克,桑白皮30克,水煎服,一日两次,治糖尿病,烦渴不止,尿崩症。
4、常食糙糯米粥,或加薏米30克,红枣十只同煮更佳,治肺结核,贫血,神经衰弱及各种慢性虚弱病。
5、糯米糍粑,用火烤软熟食,用温开水或温酒送服,治夜尿频数。
6、糯稻芽30克,大麦芽30克,水煎服,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食滞不化。
7、糯米、莲子、红枣、淮山适量,同煮粥,加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健脾胃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引起的泄泻症。
8、糯米50克,槐花米100克,共炒黄,研为细粉,早晨空腹时用温开水送服10克,可治瘰疬。
9、糯米、小麦麸各100克,同炒黄,研成细末,每次服10克,一日三次,可治盗汗不止。
10、糯米500克,淮山药50克,共炒熟,研成细末,每早晨用小半碗,加白糖、胡椒末少许,开水冲服。可治脾胃虚寒,久泻,饮食减少。
11、糯米酒适量,鸡肉200-500克,蒸熟食用。有补虚损,安心神作用,适用于产妇或病后体虚者作补益之用。
12、糯米麦粥:糯米100克,小麦120克,同煮粥,用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养心神,厚肠胃,敛虚汗,强气力作用。适用于小儿汗多,精神疲倦,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妇女心神不宁,烦躁,神经衰弱等症。
13、糯米百合粥:糯米100-150克,百合50-100克,同煮粥,用适量红糖调味食用。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泻,养胃润肺作用。可治阴虚胃痛,多食易饥,心烦失眠等症。
14、参枣糯米饭:糯米250克加适量水,蒸成饭,倒扣盘中;党参、大枣铺在糯米饭上面,药汁中加入白糖50克煎浓汁倒在糯米饭上即可食用。有健脾益气作用,适用于体虚气弱,乏力倦怠,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症。
15、八宝饭:薏米、白扁豆、莲子肉各50克(温水浸泡后蒸熟),红枣20个(泡发去核),核桃肉50克(炒熟),龙眼肉50克,糖青梅25克,同放大碗内,放入蒸熟的糯米饭,然后蒸20分钟后把八宝饭扣在大圆盘中,再用白糖100克水煎浓汁淋在饭上即可食用。本品色香味形俱佳。有健脾、养胃、滋肾、益阴作用。适用于体弱,消渴,饮食减少,大便溏薄,浮肿,神经衰弱等症。健康人食用,可增进营养。注:八宝饭的配料并无严格规定,还可有以下几种:1、红枣、莲子、薏米、蜜桂花、蜜樱桃、蜜桔饼、蜜冬瓜加糯米配制而成;2、糖莲子、糖冬瓜、糖青梅、葡萄干、金桔饼、糖桂花、蜜枣或大红枣、红绿丝加糯米配制而成;龙眼肉、南瓜子肉、豆沙、白糖、猪油加糯米配制而成。八宝饭的制法大抵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咩啊 发表于 2009-10-17 21: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米糠(米皮糠)

性味:苦甘、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  
功效:健脾胃,消肿利尿。  
主治:脚气、浮肿,泄泻。  
验方参考:
1、米糠250克,水煎去渣,加红糖服食,一日两次,治脚气病,若加黄豆100克同煮效果更佳。
2、糯米糠、小麦芽等量,磨粉做团子,蒸熟食之,每天吃三至五个,治妇女妊娠浮肿,脾虚腹泻。
3、米糠5公斤,麦麸子3.5公斤,大豆面0.5公斤,红糖120克,混合做饼,500克做成四个,每次食一个,一日三次,连续七天,治脚气病。
4、谷糠5公斤,加水10公斤,泡浸二十四小时,再用布袋过滤去渣澄清,将清水入锅熬成膏,摊布上贴患处,治骨髓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咩啊 发表于 2009-10-17 21: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粳米(大米)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  
功效:健脾养胃,止渴除烦,固肠止泻。  
主治:肠胃不和,暑热吐泻,小便不畅,烦渴。 说明:粳米是日常之粮食,人们习惯称为大米、稻米。入药用陈久多年者为佳,名陈仓谷米。用于止泻健胃、除烦止渴,则以陈久之谷米或用粳米炒黑入药。大米治病宜作粥食。米粥具有补脾、和胃、清肺功效,是老弱妇孺皆宜的饮食,尤其对病后脾胃虚弱或有烦热口渴的病人更为适宜。米汤有益气、养阴、润燥的功能,性味甘平,含有大量的烟酸,维生素B1B2和磷、铁等无机盐,还有一定含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素,有益于婴儿的发育和健康,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并对脂肪的吸收有促进作用,亦能促使奶粉中的酪蛋白形成疏松而又柔软的小凝块,使之容易消化吸收,因此用米汤冲奶粉或给婴儿作辅助饮食都是比较理想的。最近由广东省农科院培育出来的“黑优粘米”,是我国古老的名贵稻种,是一种类似黑珍珠似的黑米,其所含营养成份比上等优质白米丰富得多,为新型的保健食品,它具有滋补药用价值,含维生素C等八种以上的维生素,二十种以上的氨基酸和称为“生命的火花”的锌、铜、铁等微量元素,故又称长寿米、补血米、药米。  
验方参考:  
1、陈仓米30克,柿蒂七个,加水同煮熟,去柿蒂服食,治肠风下血。
2、粳米磨成粉,炒焦,每服5克,一日三次,治腹泻。
3、粳米15克,炒黑,用水一杯煎服,治小儿吐乳。
4、人参粥:人参3克(或党参末30克),粳米100克,同煮粥,用冰糖调味食用。有益元气,补五脏,生津液,抗衰老作用。适用于年老或病后体弱,久病赢瘦,食欲不振,五脏虚衰,心慌气短,失眠健忘,劳伤虚损,慢性腹泻,性欲减退等一切气血虚弱,津液不足之病症。本品一般宜于秋冬季节天气寒凉时作早餐服用。身体健康者宜慎用;阴虚火旺者或炎热季节不宜食用。服用本品期间,不宜同时食用萝卜,竹笋和茶叶水。
5、党参粥:党参20克,粳米50克。先将粳米炒至黄黑色,再与党参同煮粥,煮好后饮用粥汤。有补中气,和脾胃,除烦渴,止泄泻作用。适用于脾虚泄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症。
6、黄芪粥:生黄芪30-60克,浓煎后去渣取汁,粳米100克同煮粥,煮熟后加入适量红糖、陈皮一克,再煮沸食用。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消肿利水作用。适用于中气不足,内伤劳倦,体虚自汗,慢性腹泻,慢性肾炎,慢性肝炎,疮疡溃烂久不收口,年老或体弱浮肿等一切气血不足之病症。阴虚火旺舌红脉数者忌食。
7、茯苓粥:粳米100-150克煮粥,煮至半熟时,加入茯苓粉100克同煮熟食用。有除湿健脾,消痰利尿作用,适用于肥人多痰,小便频数或小便不利等症。肥胖之人常服用,有减肥健美作用。
8、制何首乌50-100克于砂锅内,浓煎取汁,加入粳米100克、大枣3枚,同煮粥,用冰糖调味食用。有补肝肾,延年益寿,养血抗老作用。适用于肝肾虚损,头晕耳鸣,头发早白,以及老年人高血脂、血管硬化,血虚便秘等症。大便溏稀者忌食。服食本品期间忌食葱蒜、萝卜、茶叶。
9、枸杞粥:枸杞30克,粳米100克,同煮粥,用适量油盐调味食用。有补肾养阴,益血明目作用。适用于肝肾亏损,头晕目眩,久视昏暗,腰腿酸软,以及老年糖尿病等症。脾胃虚弱便溏者忌食。
10、佛手粥:干佛手10-20克,水煎取汁,加入粳米100克同煮粥,用冰糖和香葱适量调味食用。有行气止痛,健脾和胃作用。适用于胸闷气滞胃痛,嗳气呕吐恶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小腹胀疼等症。
11、麦冬粥:麦冬20-30克水煎取汁,与粳米100克同煮粥,用适量冰糖调味食用。有清心润肺,养阴止渴作用。适用于肺燥之咳嗽,咳血,热病伤津,胃阴不足,口干思渴,虚劳烦热等症。
12、贝母粥:粳米100克煮粥,将熟时加入川贝母粉末5-10克和适量冰糖(或白糖),煮沸即可食用。有润肺定喘,止咳化痰作用。适用于体弱或老年人的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咳嗽气喘等症。注意:川贝味苦,不宜多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做咩啊 发表于 2009-10-17 21: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谷芽
谷芽是稻谷在一定水份和温度下萌发的芽,经晒干后炒熟入药。谷芽甘、平、无毒,入脾胃,有健脾消食中和的功效,主治饮食停滞,腹痛嗳气,胃弱食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