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转自增城之窗的,网址为http://zcwin.com/xw/zctt/2011/04/18/432070.shtml
本报开设禁摩大讨论栏目 请市民就是否禁摩提意见建议
--------------------------------------------------------------------------------
热线电话:32821518
电子邮箱:zcrbsm@163.com
来信地址:荔城街荔乡路81号增城日报“禁摩大讨论”栏目组
--------------------------------------------------------------------------------
(记者张文雄)为给市民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努力构建和谐增城,日前召开的全市深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会议提出,从现在起到年底在全市范围内深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深层次探讨从限摩到禁摩的可能性。为科学评估禁摩的利与弊,充分反映民意,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本报将在社会民生版开设禁摩大讨论栏目,广泛征求市民对禁摩的意见和建议。
背景:涉摩交通违法行为和事故突出
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各职能部门以有序、安全、畅通为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工作重点,持续开展交通秩序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交通安全突出问题,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但我市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仍然严峻,与建设幸福增城还未相适应。
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市查处交通违法行为2.8万多宗,查扣违法车辆4795辆,拘留交通违法人员102名,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7宗,死亡32人,受伤66人,直接经济损失221450元,与去年同期对比,事故宗数下降50.8%,死亡人数下降31.9%,受伤人数下降57.7%,直接经济损失下降27.4%。
该负责人表示,当前全市交通安全隐患和交通违法行为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涉摩交通违法行为和事故十分突出。我市摩托车无牌无证驾驶、病车上路、一车载多人、不戴头盔、逆向行驶、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严重。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摩托车上户率低,非法摩托车多,驾驶员无证驾驶、不戴安全头盔或超载多员情况突出,给道路交通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市查处各类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4250起,查扣交通违法摩托车3219辆,其中无牌无证摩托车1459辆。今年我市涉摩事故17宗,死亡4人,分别占事故数和死亡人数的29.8%和12.5%。二是非法搭客营运现象严重。据统计摸查,我市摩托车持证营运的约有3000多人,非法营运的约有7000多人,主要集中在荔城市区和新塘城区。非法营运比一般自驾摩托车危害性更大,营运司机为了争抢客源和多挣钱,不按规定行驶、逆行、超载、冲红灯的现象非常严重,严重扰乱了我市交通秩序和增加安全隐患。三是摩托车、重型货车超载超限十分普遍。今年以来我市采取市区车辆限行和公路桥梁重型车辆限行措施后,市区重大交通事故得到遏制,但在非限行路段、公安交警执法力度相对薄弱路段和镇街,摩托车、重型货车超载超限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摩托车一车多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随处可见,而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依然多发。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涉及货车的交通事故16宗,死亡11人,分别占事故数28.1%、死亡人数34.4%。如1月27日晚11时许,湖南人阳某无证驾驶无牌摩托车搭载3人与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相撞,导致3人当场死亡。
探讨:增城从限摩到禁摩的可能性
针对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为有效遏制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我市道路交通秩序良好,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努力构建和谐增城,4月14日召开的全市深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会议提出,从现在起到年底在全市范围内深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结合增城发展的实际,深层次讨论增城从限摩到禁摩的可能性,探讨禁摩的利与弊,科学评估摩托车交通事故每年对经济带来的影响,评估禁摩对社会、对“摩的”司机收入带来的影响,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让市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开展公路路口专项治理工作,加强交通事故危险路段的整治,加强道路通行秩序管理,集中整治重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加强客运班线的安全管理,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为构建和谐增城创造更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的出行均以“车”代步,大、小汽车,摩托车“你追我逐”,乱冲红灯、交通逆行、乱停乱放等行为使交通存在各种安全隐患,更有不法之徒利用摩托车灵活的特殊性,进行飞车抢夺,年少无牌的中小学生载着几个同学在马路飞舞狂奔。一幕幕惨不忍睹的交通事故大部分为摩托车交通事故。当前,广州、东莞等城市已成功实施禁摩,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增城有借鉴意义。一方面,我市不少市民以摩托车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谋生,禁摩以后对部分市民的出行和“摩的”的收入将带来一定影响;一方面,禁摩以后,由摩托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将明显减少,社会治安也将明显好转。因此,深入探讨禁摩的可能性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为科学评估禁摩的利与弊,充分反映民意,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本报将在社会民生版开设禁摩大讨论栏目,本报网站增城之窗将同步开设交流区域,广泛征求市民对禁摩的意见和建议。市民可通过本报禁摩讨论电话热线:32821518;电子邮箱:zcrbsm@163.com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来信请寄增城市荔城街荔乡路81号增城日报“禁摩大讨论”栏目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