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

[复制链接]
和谐增城 发表于 2011-1-25 10: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赖慕玲主持 叶牛平作政府工作报告 徐志彪王运才出席

    ●“十一五”时期: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是“十五”期末的2.14倍;实现工业总产值1520.5亿元,增长18.07%,是2005年的2.43倍;全口径财政总收入158亿元,增长34.7%,是2005年的4.69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9.88亿元,增长20.34%,是2005年的3.0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23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75.2%和103.82%。
    ●“十二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到2015年达到1260亿元左右,人均GDP超过14.2万元,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特色更加明显,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幸福增城建设取得新突破。
    ●2011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按原口径增长15%,工业总产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2011年民生十件实事: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参保对象实现100%全覆盖;二、镇村公立卫生院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降低群众看病费用;三、对所有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全免学费和补助生活费;四、推进适度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向70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保健金;五、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和扶贫济困工作,今年完成50%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指标;六、全面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2131工程”;七、完善全区域公交化运营服务体系;八、全面完成全市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九、推进“无线城市”免费上网工程,公共场所实现免费无线上网;十、建立外来工积分入户制度。

   1.jpg

叶牛平作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张文雄 陈华顺 /文 凌云 孙毅强 /摄 实习生卢文友)昨日上午,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市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隆重开幕。开幕大会由市人大常委会代理主任、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赖慕玲主持。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增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叶牛平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改革财政局局长、副市长张文远作关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大会的执行主席是(按姓名笔画排序):王运才、王建平、王晓军、尹博望、邓少敏、叶牛平、李沃田、何祥芬、何鎏辉、张铁坚、张登标、范文添、冼银崧(女)、徐志彪、傅敏、赖慕玲(女)、潘小航。
    出席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同志曾赤鸣、丘岳峰、列荣辉、李荣渝、邬卫东、张文远、刘荣照、叶鸿、李巨贤、袁伟峰、黄艳明、杨爱华、邓毛颖,市人民法院院长曾醒萍,市武装部政委张清彬,市长助理李能坚,市纪委负责同志钟敬声,老同志邱秋、刘锦超、梁洪杰、陈亚钦、徐金贵、江树清、陈伟瑛,以及大会主席团其他成员。出席市政协八届六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列席大会。
    叶牛平回顾了“十一五”时期工作情况,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叶牛平说,“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市实施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战略,创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增城模式,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增城工业园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增城成为全省第一个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市,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人民得到更多实惠;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继续领跑全省,由“十五”期末的全国第19位跃升到第9位。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民主法制和体制创新取得突破,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基础。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是“十五”期末的2.14倍,五年来平均增长16.53%;实现工业总产值1520.5亿元,增长18.07%,是2005年的2.43倍;实现农业总产值72.4亿元,增长5.5%,是2005年的1.31倍;全口径财政总收入158亿元,增长34.7%,是2005年的4.69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9.88亿元,增长20.34%,是2005年的3.05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71亿元,增长22.43%,是2005年的2.18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5亿元,增长28.8%,是2005年的2.47倍;完成外贸出口总值23.98亿美元,增长35.83%,是2005年的2.63倍。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23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75.2%和103.82%,年均增长11.87%和15.3%。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顺利完成2010年和“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地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

     关于“十二五”时期的目标和任务,叶牛平在报告中说,“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建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认真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按照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围绕建设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积极实施开发区带动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深化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创建广州东部现代产业新区、珠三角生态宜居新城、广州东部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新区以及广东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努力把增城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幸福增城。“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到2015年达到1260亿元左右,人均GDP超过14.2万元,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特色更加明显,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幸福增城建设取得新突破。
    叶牛平指出,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按原口径增长15%,工业总产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叶牛平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今年继续抓好民生十件实事,同时结合“十二五”规划,并根据今年工作任务,建设十大民生工程,打造重大发展载体平台,建成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引进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推进“三旧”改造和环境重点整治工程,建设改造一批新农村示范村,推进一批惠农项目,加快重点领域体制改革。今年民生十件实事是: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参保对象实现100%全覆盖;二、镇村公立卫生院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降低群众看病费用;三、对所有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全免学费和补助生活费;四、推进适度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向70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保健金;五、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和扶贫济困工作,今年完成50%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指标;六、全面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2131工程”;七、完善全区域公交化运营服务体系;八、全面完成全市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九、推进“无线城市”免费上网工程,公共场所实现免费无线上网;十、建立外来工积分入户制度。今年民生十大工程是:一、规划建设荔湖和市民广场;二、建设改造增城大桥;三、建设增城汽车客运站;四、建设新塘汽车客运站;五、新建增城市中心医院;六、实施山区镇卫生院改造工程;七、新建朱村中学,加快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增加优质高中阶段学位;八、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九、实施北部三镇农村道路“亮化”工程;十、实施城区、镇区、社区小公园绿化建设工程。增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