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复制链接]
维稳 发表于 2011-1-21 12: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jpg

白水寨景区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已通过广州市和广东省验收。  陈剑婷  吕之广 摄

   “十一五”期间,我市打响“何必舍近求远,美景就在身边,驾车去增城度假休闲”的旅游口号,着力打造 “一江”、“两道”、“三游”、六大核心景区的大旅游格局,规划建设三大绿道网带动全市旅游新发展,引导农民发展农家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007年,我市接待游客仅270万人次,2009年增加到1100万人次,2010年达到1536.61万人次,同比增长29.13%;实现旅游收入33.16亿元,同比增长31.75%。我市已成为珠三角游客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乡村生态游已成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依托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进重点景区景点开发建设
提高旅游承载力
    增城好山好水好风光,生态环境良好,青山绿水,景色宜人,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内涵丰厚,旅游资源丰富。“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切实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使景区景点更加丰富,展现出荔乡仙境健康游的亮丽景色和迷人风姿。
    白水仙瀑作为我市旅游名片,一直广受游客欢迎,随着一批温泉度假酒店的落户,白水寨大道、派高公路改扩建成功,仙寨阁、范家客栈、白水仙客栈等一批农家乐的发展,白水寨风景名胜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配套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9年,白水寨景区启动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2010年11月,已通过广州市和广东省检查验收,预计2011年初完成国家验收工作。景区通过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充分挖掘资源,加强管理,加强宣传推广,旅游收入、接待人数都比上年增长了三成以上。
    湖心岛榄园竹海步行石径、接待中心、浮动码头、8艘游船、聚龙庄度假村相继投入运营,景区规划修编工作、蒙花布酒店、西湖人家乡村度假村等项目加快推进。小楼人家景区作为广州市首个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和广东省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后龙山公园、东西境购物一条街、小楼盆菜美食街等一批景点和项目日益完善,何仙姑家庙及广场改建工作基本完成,小楼乡村大公园工程加快推进,何仙姑文化旅游节和菜心美食节越办越红火。目前,湖心岛景区、小楼人家、何仙姑景区创建国家3A景区工作已经启动。
    我市以鹤之洲湿地公园为起点,白湖水乡生态公园为终点的增江画廊,整合从初溪水利枢纽工程到白湖百年飞榕约20公里河岸线的自然景观,进行改造和美化,做好沿线水环境的整治和自行车休闲健身道设置,正在建设完善自行车驿站、游客中心和钓鱼台设施。
    这些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增城旅游承载力。
发展绿道旅游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一
    近年来,我市全力发展绿道旅游,实现我市绿道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2008年至2009年,我市加大投入建成207.08公里的绿道,重点规划建设自驾车游绿道、自行车休闲绿道、增江画廊水上绿道三大绿道网,以绿道为藤、以藤结瓜的方式,把沿线村庄规划建设为绿道综合服务中心和旅游驿站,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引导扶持沿线绿道旅游项目。并积极培育绿道经营主体,在2010年旅游发展扶持资金中拨款100万元奖励增城市安达国际旅行社用以购置一批自行车及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以满足扩大经营的实际需要,拉动更多的游客到我市体验绿道欢乐游,从而拉动旅游消费。
    为加强对绿道旅游的规范管理,我市先后编发了《增城市自行车休闲健身绿道旅游服务管理指南》、《增城乡村旅游管理指南》、《增城市绿道经营管理办法》、《增城市绿道建设效益评估》等一系列政策和服务规范,提高绿道旅游安全、服务和管理水平,做到以规范化、标准化和技能化服务广大游客,保障旅游团(者)和绿道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实现我市绿道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2010年3月至10月,市委、市政府与省妇联共同开展“广东万名妇女增城绿道欢乐游”活动,为旅游经营者带来了翻倍的客源,形成了骑自行车、吃农家菜、观生态美景的火爆氛围。2010年6月27日,我市举办了广州亚运会“亚洲之路”典藏特装车增城绿道巡游暨2010广州增城荔枝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我市获颁首个“广东自驾旅游示范区”牌匾,增城规划打造的增城绿道成为全省自驾车游客追捧的热点。我市编印增城绿道旅游地图王(中英版)、增城自行车休闲旅游导游图等宣传资料,开辟增城绿道休闲健身1天游、2天游路线7条,参加国内国际各类旅游展销会、博览会宣传推介增城绿道。2010年1至11月,全市绿道接待人数近30万人次。
发展农家乐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十一五”期间,我市积极引进发展一批星级农家乐,引导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据统计,2009—2010年,我市共发展星级农家乐105家。农家乐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2009—2010年,我市发展星级农家乐105家,其中,新增客房351间,床位536个,餐饮包厢(间)312间,餐位14486个,吸纳农民就业916人。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和购物,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优化了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环境,成为提升全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的新增长点。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旅游发展,增强了农民发展经济意识,提高了农民发展经济的能力,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旅游扶贫。增城日报 记者 陈华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