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增城:石滩“麻车舞火狗”的意义和面临失传

  [复制链接]
维稳 发表于 2011-1-19 13: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维稳 于 2011-1-19 14:01 编辑


2010年麻车村“舞火狗”一景。

1.jpg


    “麻车舞火狗,瑞年庆丰收。火狗到门来,消灾又添财。”这是石滩麻车村的一首民谣,在麻车村村民心中,麻车火狗永远也不会熄灭。它不是一个图腾,也不是一次喧嚣的活动,它是一份记录社会进程的文化遗产,是石滩人民珍视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21年后,麻车火狗再次燎燃,引起了香港大学民俗研究学者、国内学者、摄影爱好者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究竟什么是“麻车舞火狗”?其又具有哪些重要的人文价值?

起源 始于明朝驱瘟辟邪
    麻车火狗又称“麻车夜色”或“舞火狗”,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每值人寿年丰之岁,麻车村村民就要通过“舞火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一是庆贺丰收;二是团结振奋族人;三是祈祝来年更如意。相传麻车火狗的起源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明朝嘉靖年间,村中瘟疫流行,连年不止,眼看人畜倒毙,烟火渐稀,村人惶惶无策。就在此时,村中来了一位“地理先生”,他在村前村后四处察看了一番后,便嘱咐全村男女老幼人人动手,用稻草扎成草狗(即扎得紧紧的小草捆),在草狗身上插满粗香,晚饭后一起点亮香火,用竹竿撑起四处游走。村民们于是按照“地理先生”的嘱咐去做,顿时全村每个角落都罩在浓烈的烟火熏陶之中。如此反复数次后,瘟疫果然渐消,一场灭族之灾得以幸免。
    此后,麻车村人丁兴旺,很快发展成为附近少有的单姓(刘姓)大村庄,“舞火狗”活动也代代相传,并逐步演变。最初,村民用稻草扎火狗,由于太单调,并且容易着火焚毁,后来就用火杆(当地一种杆状、分节、有刺的植物)代替它。后来,村民逐渐换用竹篾扎制各种“火狗”禽畜模型。据村民们回忆,麻车村过去由九个自然村组成,因此每村出一只火兽,共有九种,有龙、狮、麒麟、象、狗、貔貅、鳌鱼、鸭和凤。如今,在一些老人们的记忆中,“火狗”类型更为丰富,已经超出九种,它们有龙、狮、麒麟、象、狗、貔貅、鳌鱼、鸭、凤、鹿、犀牛、蟾蜍(当地称“咸虾”)和锦鲤等。
    因此“火狗”也逐渐演变为“火九”,由于粤语中“狗”与“九”是同音字, “舞火狗”的名称仍然沿用下来。经过几代的传承和发展,“麻车舞火狗”于清雍正年间已初步形成一套独特的大型民间艺术活动。2007年,“麻车舞火狗”入选广州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发展 经济给力濒危民俗
    今年81岁的老村长刘显光,自14岁便参与“舞火狗”,也是去年“舞火狗”活动的总指挥之一。据刘显光回忆说:“麻车村流传了几百年的‘舞火狗’,在解放前,每隔几年都会在风调雨顺时举行一次。解放后直到1989年,麻车村村民获邀到当时的增城县荔城镇表演“舞火狗”,庆祝建国40周年。此后,‘舞火狗’就再未举行过。”
     “近年来,在增城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村集体经济一天比一天好,村民生活也日益走向富裕,所以再次举行‘舞火狗’活动,一是庆贺生活越来越好,二是为避免由祖辈流传下来的这笔民俗文化遗产失传。”麻车村村委会副主任刘汉星说。
    去年12月28日晚,麻车村万人空巷,广场上人头涌涌。当晚7时40分,广场和路上的照明灯一齐熄灭,“火狗”游行队伍从广场起步,一群年轻人手举喷射着的烟火,奔跑开路,阵阵火花耀眼。此时,一个火龙球从暗处向外滚跃,在“民间传统,发扬光大”的香火牌匾引领下,一头闪烁的庞然大物探头而出,拖着水桶般粗的闪亮身躯向外滚动。50米长的星光火龙引领着60多个形象生动的“火兽”从观众眼前掠过:象征勇气和活力,寄予人民兴旺发达、蒸蒸日上期望的“巨龙戏珠”,展现夫妻和睦,家庭幸福祈愿的“双凤朝阳”;抒发出嫁儿女与离乡之人对家乡眷念之情的“奔鹿回头”……当火龙在香火的浓烟中走上池畔大路时,隔岸抬头似见飞龙腾云驾雾,俯首则似见潜蛟翻江倒海,紧跟其后的麒麟与咸虾则分别从口里吐出了“玉书”和“红日”,预兆着当地要出大文人和大人物。巡游队伍所到之处人声鼎沸,欢呼雀跃,喜迎“火狗”的辉煌归来。
    据麻车村村委委员刘巨添介绍,“舞火狗”的数量单位为“景”,做一景舞两晚,每舞一晚都需要一套道具。每套道具数量从20至30件不等,“去年的‘舞火狗’只有半景,但使用了两套共62件道具,当中最大的火兽——龙,长50米,重4千斤。整个活动历时2小时30分,全程5.5公里,参演村民达800多人,到场观看人数达12万多人。”

意义 具有深厚人文价值
    据市文化馆馆长吴永辉介绍,与龙门蓝田瑶的“舞火狗”不同,“麻车舞火狗”是广州汉人特有的一种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民间舞蹈游行活动。虽然“麻车舞火狗”不能确认源于图腾崇拜,也并非少女的成年仪式,但它历史悠久,是以挥舞点燃粗香的各种竹篾动物模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寓意丰富而美好的大型民间游艺活动。
    “‘麻车舞火狗’具有很强的族群凝聚力,麻车村是一个汉族单姓大村(现有人口9122人),却世代与相邻族群和谐相处,未出现过宗族之间和宗族内械斗现象,这一和谐的族群关系与该村大型的‘舞火狗’活动密切相关,村民们通过集体参与的活动不仅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机制,而且达成了共同的美好愿望,这种良好的族群关系机制值得保护和推广。”吴永辉说。

困局 “舞火狗”面临失传
    “麻车村村民已面临并经历了‘舞火狗’这项技艺正在消失的现实。”吴永辉介绍说,“舞火狗”是通过村民们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给后代,并非限定于父子相传的承袭方式。村民们更多是在集体劳动(例如编竹筐)过程中相互学习、揣摩和发展该项技艺的编织和表演。根据在世的老艺人回忆,1986年的“舞火狗”活动就是通过曾参与或者见识过该活动的村民们共同学习、讨论、想象和再创造而实现的。如今知道并懂得“舞火狗”编织工艺和表演方法的村民都已年过花甲。   
    成本过高也是阻碍“舞火狗”传承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吴永辉表示,自2003年开始,市文化馆曾多次鼓励麻车村村民再次举办“舞火狗”活动,但都因经济条件不足流产,“以去年的‘舞火狗’为例,当晚仅舞半景消耗的香竹、竹篾就达上万斤,整个活动花费达200多万元。”

前景 积极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07年“麻车舞火狗”入选广州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 市文化馆就开展了一系列的保育工作。“我们完成了‘舞火狗’的历史渊源、传承人、传承谱系、编织工艺、模型类型、表演时间等专项普查工作,增强了相关部门对此项活动重要性和意义的了解。”吴永辉表示,去年的“舞火狗”活动的成功举办,让全国各地的群众亲身体会到此项传统民间文化活动的凝聚力和亲民力。目前正积极筹划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争取相关专项资金的保育支持。
    至于具体的保育措施,市文化馆非遗办负责人冯佩芝表示, 首先,建立可持续的传承保护机制,整合一批“火狗”道具的编织艺人和表演者,发展“嫡传”等传承人保护机制。其次,整合相关图片资料,制作“舞火狗”活动的纪录片。最后,出版一本“舞火狗”书籍,详细介绍“舞火狗”的历史渊源、编织工艺等。
   “除需要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出具专项保护资金外,若能够采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以产业养育文化,可进一步促进此项文化活动的发展。”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岭南营销管理研究所所长郭松克教授表示,事隔多年,增城能再次举办传统的“舞火狗”活动,相当鼓舞人心,但由于举办时间相隔长远,活动时间仓促,只能满足当地民众传承活动文化,难以留住外地游客,若活动场次有所增加,形成集聚效应,相信将能带动当地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增城日报 文、图/记者 婉婷 见习记者 晓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20 显示全部楼层
sos2836 发表于 2011-1-19 15: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种传统的火狗.是应该作出改变的.
火狗由大量艾香制作而成..点燃之后发出大量令人刺鼻的烟味...既污染环境又容易产生火灾..无论是生产还是演出过程都是有害的..己经不适合现代社会..
我个人觉得...当传统与现代发生冲突时..并不是非要淘汰旧有的东西的..可以将旧东西修改包装成适合现代社会的东西..效果其实很好..
例如这些火狗.既然污染环境..又不安全...大可以从其源头上着手改善的...将艾香改成LED灯...这样既环保又不会有难闻的烟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i仔 发表于 2011-1-19 19: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os2836 的帖子

我个晚都去左睇,的确很刺鼻,很烟。。。
但是,传统的东西就是这样才显得传统啊,才有那种感觉~~
好似你所说的将艾香改为LED,这样的就不叫舞火狗了。。。。
睇下将来有无人发明到唔会多烟噶艾香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米兰城市 发表于 2011-1-19 19: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话明系舞火狗就一定要有火,烟系舞火狗噶一大特色。呢D烟唔系一般D烟来咖系能够驱瘟辟邪噶烟,唔系话你想闻就有得闻咖,哈哈哈~~~讲笑咖[s:83]。
假如改着LED灯来做图案咖话,可能会无甘热闹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增城GA 发表于 2011-1-19 20: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增城GA 于 2011-1-19 20:10 编辑

回复 维稳 的帖子

意见?
我想1,应该在荔城府右路(例)举行,街头行到街尾,开阔一点,让市为单位帮你们宣传,可以吸引东莞广州附近的人过来看,上午引燃情绪,看到夜晚12点1点结束,那时增城的酒店食市酒吧旅馆车位都爆满,到时挣钱都不只挣200万啦,两年办一届,威到省港澳啦。躲在村举行似乎宣传效果并不好。小气。低档。乱。差。停车难。。大人们在玩"玩具"。。的感觉

2。造型。一定要加工美化,不能主意老村民师傅。明明正宗的“火狗”看造型更像“山寨”的。应该派些美术学院的人现场指导或修改出图纸。

3。编织技术,去广西偷师呀,视频呀,请外地的师傅来教编织呀。

4。香火。应该做成又粗又短,粗增光,短方便造型,最好指头粗。还得少烟或烟不泪眼。
委托研究所研究呀,相信国家吧,你看奥运会的烟火,还有歼20战机都研发出来了。

墨守成规————————————————不会进步。相信新一代麻车人有真行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伟纯 发表于 2011-1-19 20: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s:6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alisto茉銍 发表于 2011-1-20 11: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晚我都去开..去感受下..我觉得几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天秤座 发表于 2011-1-20 11: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失传是件好事,因为它劳民伤财。
一些有励志、传承民族美德、歌颂民族精神的传统就有保留发扬的价值,像这种火狗没什么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玩玩具 发表于 2011-1-20 13: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s:6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ps13711 发表于 2011-1-20 17: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天秤座 的帖子

     sn一睇就知系目光短浅的无知之徒啦,
     它是一份记录社会进程的文化遗产,它是如何从用稻草扎成草狗,演变成具有沉厚文化背景的艺术形象的,如,巨龙戏珠,双凤朝阳,麒麟吐玉书,咸虾吐日,奔鹿回头,犀牛望月,宝鸭穿莲,等无不引经据典,系一个记录增城人文,社会及学术历史的活化石;
    引起了香港大学民俗研究学者、国内学者、摄影爱好者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包括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不断有学者对舞火狗进行关注与研究;
    虽然未起舞20年,但仍然被列为首批广州非物资文化遗产;
    广州简介,民俗篇,麻车舞火狗赫然在列,而此篇在列不足十个;
      广州多少有识之士及维护本土文化者,苦苦等候,不得一睹盛况而感叹;
   岂系你一个鼠目寸光之辈能知其意义?本人建议你继续关注那些哪里出了交通事故,哪里有人倒了大便,哪里有个亚婆拜神不见只鸡之事好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