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扶岭墓地挖掘现场。
本报讯 (记者黄丽萍 通讯员何其钊 文/摄)记者昨日从市博物馆获悉,广州境内已发现墓群规模最大、墓葬数量最多的古墓地——增城浮扶岭墓地的挖掘工作于12月中旬结束,历时一年多,共清理墓葬525座,出土珍贵文物2000余件(套)。
创下多项广州古墓之最
浮扶岭古墓群位于增江街白湖村浮扶岭,由东西一大一小两丘陵相连组成,平面形状大致呈“凹”字形,海拔最高33.5米。从发掘情况看,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南越国时期的文化遗存分布于浮扶岭南半大部,东北部则发现有石构唐宋墓葬,整个遗址面积近10万平方米。山坳脊部和南坡、东南坡是遗址文化层堆积最为丰富、墓葬埋藏最为密集的区域,是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汉时期一处大型的罕见的重要墓地,年代跨度长,墓葬群数量多,分布密集,内涵丰富。这是继2000年发现博罗横岭山古墓群之后,广东地区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其墓葬延续时间、墓群规模、墓葬数量等,创下了广州古墓的多项纪录。
3.6万平方米保留区暂不挖掘
从2009年8月起,考古工作者在浮扶岭进行发掘工作,出土文物以墓葬随葬品为主,包括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武器等,材质有陶、原始瓷、石、玉和青铜器等,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商周时期岭南地区越人的埋葬习俗。
据介绍,浮扶岭的东坡及东南坡,仍然是一片草绿的丘陵原貌。这是3.6万平方米的保留区域,地下埋藏的墓葬数量应有三四百座之多。因为高速路路基没有覆盖触及,暂时不再发掘。浮扶岭墓地表明,古时南越国之前,在广州东北边的增江河畔,曾经存在过规模庞大的聚居中心,甚或是当时的文化中心,也印证了南越文明不断向西迁徙的漫漫历程。 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