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舞火狗“火龙”近20年未再举行此类活动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火狗”编织技艺面临失传,而且编织成本太高,目前的“舞火狗”游艺活动处于“濒危”状态。
据徐广柏介绍,自麻车村1956年举行过一次小型“舞火狗”活动之后,时隔30年,该村才因久旱无雨而再次举行一次大型的“舞火狗”活动。1989年,为庆祝建国40周年,麻车村民应邀来到增城市荔城镇表演了“舞火狗”,从这以后,至今再未举行此类活动。
据村中老人回忆,建国后举行“舞火狗”的频率远低于建国前。原因有三:一是编织技艺面临失传。建国后,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当地懂得编织火狗技艺的村民已不再运用此类编织工艺,于是1986年时,村民只能通过集体记忆以及再创造来完成火狗道具的制作。如今,懂得此编织工艺的村民已不多,且大多年事已高,这意味着如果编织火狗道具的技艺失传,“舞火狗”活动也面临失传;二是编织原材料成本和编制人的报酬高,单纯靠民间力量或民间集资,很难满足“舞火狗”的资金需求;三是随着电视等新兴传媒进入村落,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弱化了他们对民间传统活动的期望程度。
前 景
200万元保护“舞火狗”
据增城市文广新局保护麻车“舞火狗”的有关计划,将在今年举办一次完整的“舞火狗”活动,让市民体会此活动的凝聚力和亲民力,并制定有效的保护和挽救计划及措施,尤其是在经济层面给传承人或具有该项技能的人以物质保障。据了解,为让“舞火狗”重现辉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确定经费预算120万元及地方配套资金8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