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移民新郎官黄永福与本地媳妇陈群娣。
移民我市中新镇6年后,中新镇五福村来自重庆万州区的35岁移民“外来新郎”黄永福终于与32岁的当地女子“本地媳”陈群娣如愿喜结连理。在其日前简朴而喜庆的婚礼上,中新镇有关负责人向新婚夫妇奖励了2万元。这是中新镇三峡移民中第一例与当地居民通婚并获得奖励的。据悉,该奖励制度在我市是第一例,在广东省、广州市也是首个制度。
建立通婚奖励制度帮助移民更好融入当地社会
怎样妥当安置三峡移民,并使其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各地政府工作难点。中新镇党委书记潘小航告诉记者,中新镇党委、政府多年来非常重视三峡移民工作,当地村民也表现出了热情大方的风范。为了尽快帮助这部分三峡移民在当地发展生产、适应生活,中新镇实施了很多有利于移民在当地开展生产、幸福生活的政策,其中一项就是建立三峡移民与本地居民通婚奖励制度,但凡中新镇三峡移民与本地居民通婚,男女双方各奖励1万元,以奖励的方式鼓励通婚,帮助三峡移民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在黄永福与陈群娣的婚礼上,中新镇有关负责人特地前来道喜,并把奖金交到新人手中。该镇副镇长江敏岚表示,为了真正帮助三峡移民更好融入当地社会,中新镇除了在就业、生产、学习等方面给予移民扶持政策,还特地建立通婚奖励制度,鼓励三峡移民与本地居民通婚,加强本地居民 与三峡移民之间的婚姻关系,使移民与本地居民在生活习惯、文化上缩小差异,利用本地社会各方面资源,参与中新镇的经济建设,共同建设三峡移民新家园,建设美好新中新。
市三峡移民办公室主任王海棠则认为,中新镇建立三峡移民与本地居民通婚奖励制度,对三峡移民在当地建设新家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全市推广。
新人和睦携手过好日子
移民中新镇6年,来自重庆万州区的移民黄永福一直是福和某织布厂的工人。当地南池村女子陈群娣在中新镇一家毛织厂上班。一年前,经朋友介绍,黄永福与陈群娣相识,很快他们就堕入了爱河。
说到恋爱的经过,这对甜蜜的新人很是羞涩,都不太愿意描述细节。新郎在旁人的“逼问”和新娘的鼓励下笑着表示,“认识后慢慢互相了解,她性格比较好,我喜欢。”而新娘则在一旁幸福地笑而不语。当有人问她喜欢新郎官哪一点时,她依然微笑以对,“他人好,勤劳,对我很好。”婚礼前一天,新郎官黄永福的叔叔、姐姐姐夫、表弟堂妹都已从重庆来到五福村,特地前来祝福这对新人。面对各方亲友的祝福,黄永福表示,在中新镇生活了6年,现在他们都是中新人了。特别让黄永福感激的是,为了让他们尽快融入中新镇的社会生活,中新镇党委、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了他们很多照顾和扶持,在生产、就业、生活、工作等方面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生活习惯与当地人已没有很大区别。
黄永福说,婚后,他将和妻子和和气气,事事有商量,和和睦睦把日子过好。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