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明城市 于 2010-12-10 10:48 编辑
本报记者嘉君 见习记者婧琪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难的社会问题让不少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由于缺乏资金、经验和人际关系等,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更要巧用智慧取得社会支持,因此对他们来说要独立自主走在创业路上绝非易事。近日,一位来自华立学院的毕业生陈祥与记者分享了他与两位合作伙伴的创业经历。
“一个有理想的大学生要勇于拼搏”
去年的11月,一间风格新颖的DIY(自己动手制作)蛋糕店在我市成功开业,这间店的老板是三位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陈祥、刘海腾和赖习文。一年来,他们既经历生意冷清的困境,也收获了扭亏为盈的喜悦。
“家人起初并不同意我创业,而是希望我去考公务员。可我觉得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生应该要勇于尝试和拼搏,所以一进大学,我就为自己定下了目标——创业。为了积累创业资金,我边完成学业边兼职赚钱。”陈祥告诉记者,当时的兼职主要是做面包代理,刚开始时由于缺乏经验,常常忙得不可开交,还经常碰壁,后来就在碰壁中积累经验,慢慢地就变得游刃有余。
说起两位合作伙伴,陈祥说是共同目标让他们走在了一起,“刘海腾是我的同班同学,赖习文是我的师弟,我们在做面包代理时,发现彼此都有‘创业’这个共同目标,所以不仅建立了深刻友谊,而且培养了相互合作的默契,最后我们就相约共同创业。”
结合年轻人独有的敏锐思维和眼光,加上做面包代理时积累的经验,陈祥与他的两位合作伙伴都认为,相对于面包来说,通过对蛋糕的款式和口味的不同搭配,往往更能满足当下多数消费者“求新”的需求,于是他们决定开一家蛋糕店。
“通过考察市场,我们发现市内的几家蛋糕品牌店都颇具规模,如果我们的蛋糕店没有自己的特色,那铁定是无法与他们竞争。后来我们了解到增城的DIY蛋糕市场存在广阔开发空间,所以我们一致认为DIY蛋糕店大有作为。”陈祥说,“随后我们到广州的一些经营成熟的DIY蛋糕店‘取经’,之后就回来讨论蛋糕店的经营理念,单单这个经营理念,我们足足争论了三个月才确定下来。”
经过三个月的争论,陈祥与他的两位合作伙伴决定,蛋糕店的经营理念主打爱和浪漫,号召年轻人用行动向家人、朋友或恋人表达“爱”意。“日常生活中,亲人间、朋友间和恋人间等可以通过赠送蛋糕表达一种不言而喻的‘爱’,更好维系彼此的感情,而亲自制作蛋糕送给自己所‘爱’的人,既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又让受礼者深刻体会到赠送者的浓浓情意。”
在创业中收获感动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尽管做了大量筹备工作,刚起步的新店似乎并不受青睐,在开张后的几个月里,生意非常冷清,三个年轻人一度如坐针毡。“生意不好的时候,我们确实有点着急,但是我们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寻找问题,因为我们都觉得年轻人创业一定要信心、要经得起考验,才能坚持不懈,达到自己的理想。”陈祥说。
持续了几个月的生意低迷,陈祥与他的两位合作伙伴开始反思自己的经营方式,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与尝试,他们制定了一套较完善的改善方案。“我们不断创新,开拓蛋糕的DIY品种,扩大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并形成‘以质量求效益,以信誉求效益,以效益求生存’的经营宗旨,借此提高蛋糕店的信誉度。”陈祥说,“我们还增大宣传费用,走进市内各大高校,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活动,成功开拓了学生市场。”
经过一系列的改善调整,蛋糕店的生意逐渐红火,最终实现扭亏为盈。“目前,80后、90后的年轻人是我们店的主力消费军。”陈祥踌躇满志地说,下一步,他们将所赚的钱攒起来,用来开分店,“在每个城市开设一间DIY蛋糕店是我们三个人终极奋斗目标。”
“在创业过程中,虽然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也因此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意想不到的感动。”陈祥告诉记者,在这小小的蛋糕店里,不时上演动人的一幕:一位母亲吃上孩子亲手做的蛋糕时感动的当场落泪;一个12岁的孩子亲手做了一个以“戒烟”为主题的蛋糕送给爸爸,这位父亲终于下定决心要把戒烟进行到底……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