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爷帮助郑婆婆练习走路
华西都市报12月8日报道 太婆因脑溢血成了“植物人”,大爷形影不离坚持照顾两年多
在成都成华区新鸿社区,居民们天天都会看见这样一对老夫妻:头发花白的大爷抱着“植物人”老伴儿,艰难地一步一步练习走路。近一公里路程,要走一个多小时。
这样的行走,坚持了两年多。在老伴儿的帮助下,婆婆如今已能简单迈步。
这对老人的故事,被视作“浪漫”的典范,在小区人尽皆知。
100多斤重量全靠在他身上
昨日上午10点半,阳光洒在新鸿社区的道路上。69岁的周弟文,双手从后面环抱着68岁的妻子郑素芳,开始了例行的练习。
“迈步子,乖!”开始几步,他是抱着她在走,脸涨得通红。走了3米左右,郑素芳慢慢将双脚放在地上。
由于无法用力,她100多斤的体重靠在丈夫身上。周弟文握住老伴儿的双手,一步一步向前挪动。
他们走过小卖店,走过社区服务中心……过路的行人都回头张望,目光停留在他们的脚步上。买菜路过的中年妇女、茶馆门前聊天的大爷,看见缓慢经过的他们,都会停下来打招呼:“婆婆今天看起又进步了!”“大爷,你对婆婆好好哦,我们看了都感动。”
周弟文笑呵呵地一一回应,脚下的步子却没有停。郑素芳始终闭着眼睛,似乎对正在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
“她一天到晚都想睡觉。”周弟文摸摸老伴儿的脸,语气就像是在说自己调皮的孩子。
当行走教练帮她重新迈步
“她生病以前身体好得很,力气也大。”抱着浑身无力的妻子,周弟文总是回想起往事。以前的郑素芳很能干,一个人带4个孙儿。
2008年“5·12”地震那天晚上,他们一家人在车上睡了一晚。13日凌晨5点,周弟文牵着郑素芳去新华公园活动筋骨。刚走到门口,郑素芳突然倒地。送入医院后,检查是脑溢血,经抢救后夺回一条命。
由于神经受损严重,住院5个月回家时,郑素芳已不会说、不会动。
周弟文说,回家第二天,他就当起老伴儿的行走教练,抱着她练习迈步。只要不下雨,就天天坚持。半年前,郑素芳终于可以勉强迈步子,双手也会动了,但仍旧没意识。
自己有气管炎却不肯停脚
为了看路,周弟文要费力地偏着头,提前几米绕过坑洼、梯坎、水滩。以前有好心的邻居扶着郑素芳练习,因为太重摔倒在地。但在周弟文手里,她从没摔过。
老伴儿穿着厚厚的棉衣,他却只穿着一件秋衣。“不会冷,走几步就热了,还要出汗。”周弟文说,“冬天要好一些,夏天就恼火了,我打个光胴胴,汗水还是会把她的衣服湿完。”
他有气管炎,走了不到半小时,就累得开始喘气。邻居劝他歇一下,他摇摇头:“歇起我倒是轻松,但她没力气,要往地上坐,等一下扶起来更费力。”
围着小区走了一大圈,中午12点,老两口回到家门口。把老伴儿放在轮椅上,系好安全带,周弟文转身做饭去了。
5分钟后,他端了一碗荷包蛋出来,吹过后喂给老伴儿:“来,张嘴吃饭饭了。”
父母一生恩爱儿女很感动
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12点才睡,两年来,周弟文的生活被老伴儿占满。做饭要做软和的玉米糊、汤
圆,上午练习行走,下午要推她到公园晒太阳、去楼下做针灸治疗。回家就把音乐放起,虽然老伴儿不回答,他还是要一边按摩一边跟她说话,谈谈以前的事,谈谈儿女的工作,谈谈小孙子……
对于他所说的、所做的一切,郑素芳似乎一无所知。她也会流泪,但只是出现在感到疼痛、刺激后。
“我觉得她心里应该清楚,就是表达不出来。”周弟文给老伴儿整理衣服,她紧紧握住他的手。
上世纪60年代,周弟文和郑素芳经人介绍相识、相恋、结婚,生了4个儿女。
“爸妈这辈子很恩爱。”三女儿周春秀说,父母一下班,做任何事情都黏在一起,父亲稍微有点小感冒,母亲也会把药端到床边。退休后,他们一起去海南、云南旅游,原本还有很多计划要去的地方,却因突如其来的疾病停止。
周弟文马上就满70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究竟还让不让他继续照顾母亲,儿女们很纠结。
“我们也劝过,但他离不开我妈。”周春秀看着父母,他们脸上的皱纹又多了,但握在一起的手,久久未曾松开。华西都市报记者刘晓娜摄影杨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