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钟颖 凌云 通讯员汤勇勤 文/摄
江天就(左)和黄耀均(右)在江坳绿道综合服务区值班
傍晚时分,一抹火红的斜阳挂在天空中,劳作完毕的人们正往家的方向走,这时,刚吃过晚饭的江坳村村民江天就、黄耀均却从家里出发,往江坳绿道综合服务驿站的方向去。自江坳绿道综合服务区开张以来,他们就成为其中的一员,这种在家门口就业的方式,不仅方便,而且大大缓解了他们生活上的压力。
68岁的黄耀均是低保户,大女儿已经嫁人,小女儿在读高中,其妻长期卧病在床,连外孙也没办法照看,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一间小瓦房,几件简陋的家具,这就是黄耀均的家,一家三口就挤在这个狭小空间里生活。早年黄耀均为了养家也曾外出打工,但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再加上不懂什么技术,近年一直呆在家里,靠几分瘦田养家糊口。小女儿读书的费用也是两老硬着头皮到亲戚家东借西凑的,为的就是希望女儿能学有所成,做一名有用的人。
为帮助黄耀均摆脱困境,前几年,当地党委、政府为其夫妇办理了养老保险,并帮助解决其女儿高中学费问题。但家庭零收入仍是黄耀均心头上的一根刺。今年2月28日,正在筹建的江坳绿道综合服务区在江坳村招聘员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黄耀均前去应聘,意外的是黄耀均以68岁高龄通过面试,成为服务区的一名保安,这令他开心不已。“在这里工作,就好像在家做事一样,真好!”在江坳服务区,黄耀均不仅每个月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而且还有一群关心自己的同事。“老板知道我家里困难,经常关心地叮嘱我安心在这里工作,有什么困难就和公司说,公司会想办法给予帮助。”黄耀均告诉记者。现在有了固定的工资收入,黄耀均就不用再过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了。
小楼江坳绿道综合服务区由广州市近贤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经营,位于荔白自驾车旅游绿道小楼镇江坳村,可为游客提供单车租赁、洗浴、休憩、住宿、旅游向导等服务。该服务区以优先解决当地村民就业为主,招聘了近30名村民在服务区担任厨师、服务员、保安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13日,广州市近贤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党支部,成为我市首个成立在绿道网上的非公企业党支部。该党支部通过党员示范带动,结对帮扶就业等形式,一名党员帮扶3名困难群众,共帮助了24名困难户就业,并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生活等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
同样受惠的还有同在服务区当保安的江天就。江天就是江坳村的困难户,育有一名独生女。江天就的妻子在女儿2岁时就病逝了,此后为了生活,江天就一直辗转深圳、东莞、新塘等地打工,把女儿交由嫂子照看,一个月几百元工资,扣除伙食、车费,也是所剩无几。“阿爸,没钱就不读书啦。”那时,正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竟主动要求退学,令江天就心酸不已。2008年,江天就回到江坳村,耕种几分田糊口。直到今年3月份,江天就才来到服务区工作。“以前就是苦呀,离乡别井的,现在好了,工作就在家门口!”现在江天就惟一的心愿就是能长久做下去,做好服务区的工作,不用依赖女儿打工微薄的收入过活,可以自己照顾自己。
目前,黄耀均和江天就二人都在服务区当夜更保安,一到晚上两人就轮流休息,轮流站岗,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天的工作。二人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也得到服务区的认可。江坳绿道服务区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服务区的初衷是要帮助当地群众,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只要黄耀均和江天就二人仍能工作,服务区都会留住他们,让他们安心工作。
和谐的落脚点是服务老百姓,富民的重要途径是为困难户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了解,为全面了解百姓的心声和疾苦,让百姓的困难早日得到解决,让党员干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小楼镇把党支部建在绿道网的结点上,搭建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平台,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党员在推动绿道建设、服务游客、致富农民中创先争优,争做“五带头”优秀***员。目前,小楼镇通过党员示范带动,结对帮扶就业促创业,结对扶贫助困,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等形式,已帮助400多名当地农民创业和就业,并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生活等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在绿道建设的辐射带动下,沿线村庄正逐渐向旅游村转变,农副产品变成了旅游商品,改变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增加了农民的租金性、经营性和工资性等多方面收入,把绿道建设成为市民休闲健身之道,游客观光消费之道,农民增收致富之道,努力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创先争优。
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