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之乡”美誉的派潭镇密石村。驱车在一条新修的水泥村道上,沿途看到不少小货车、摩托车满载着泛红的柿子离开村庄。走进密石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柿子树,村民们正忙着在摘柿子,来自各地的商贩正在往货车上搬一箩箩的柿子,那情形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柿子批发市场。
据密石村委主任徐伯永介绍,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柿子之乡。全村有山地面积6500多亩,水田面积470多亩,而柿子的种植面积就占了2000多亩,而且大部分是硕大无核的大红柿。今年估计柿子的产量将达10万公斤,销售收入超过20万元,可以给每位村民带来500元的收入。
密石村位于派潭镇西北部,与从化市接壤。这里四面环山,山坡土质疏松,雨量均匀,日照充足,有着适合种植柿子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密石村早在100多年前就开始利用山地种植柿子。据记载,一棵老柿子树在1993年时曾摘到1000多公斤柿子。密石的柿子树绝大多数种植在山坡上,柿子水分少,清甜,硕大无核,品质优良。因此密石大红柿早已驰名荔乡,深受市民的欢迎。
密石村虽然有优质的大红柿,但以前由于远离墟镇,到温南公路也要走4.3公里的泥路,交通极为不便,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路面坑洼不平。汽车进村走完4.3公里的泥路也要20多分钟。每逢大雨,路面泥泞不堪,就是开车也很难走。尽管许多人知道密石柿子有名,但不太愿意到密石村收购,村民惟有用摩托车运到墟镇去卖,但坑洼不平的路面常常会使一箩筐的柿子烂掉一大半。
“决不能让密石特产枉有其名,一定要改善交通充分发挥大红柿的优势,让村民脱贫致富。”强烈的进取心激发了以村党支部书记黄焕新为首的村干部。他们抓住市委、市政府提出村村通水泥路的机遇,把改善交通条件作为突破口,迅速投入到村道建设中。密石村道全长4.3公里,总投资198万元,只有520多人的密石村需要拿出12万多元的工程启动资金。
面对困难,密石人没有退却,全体村民形成一个共识,就是不惜一切都要修好村道。在家的村民、外出打工或经商的老板纷纷通过各种途径踊跃捐资。在该村经营石材生意的镇龙老板吴昌平一人就捐出5万元,使密石村道成为派潭镇第一条动工的水泥村道。经过8个月的奋战,终于在今年5月全线通车。
“做梦也想不到密石村会通上水泥路。”村民黄老伯深有感触地说。路通了,与外界的交往方便了,密石盛产优质的大红柿也为更多人所知。现在,中山、珠海、江门等地的商贩直接把车开到村里。一位来自新会的商贩说:“密石柿子鲜甜无核,在市场上能卖个好价钱。现在通了水泥路,我当然更乐意到密石来收柿子了。”
路通了,不少村民为了卖个好价钱,四、五户联合起来聘车运到茂名等地销售。现在,密石村许多农户都在扩大柿子的种植面积,有些村民为了种好柿子还特意买了许多技术性的书籍来自学。种柿大户黄润松种了20亩柿子,预计今年仅这一项收入就有1万多元。
路通了,密石村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日益彰显出来。据悉,广州润丰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多次到该村实地考察,十分满意密石村的生态环境,并签订了开发该村的意向书,初步规划把密石村开发成为集浓厚的乡村风情、农耕生活体验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区,构建一个现代版的“桃花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