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财务报表
【导读】财务报表是在六大会计要素基础上的综合,反映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形成了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收入、费用和利润形成利润表;此外,还有现金流量表。
【报表这章属于全书的综合总结章,前面所学的要全部进行归纳后才会在报表中体现,且报表计算也有独立的方法,建议大家把这章的一些大题分解成若干小题,逐个攻破。等熟练以后在综合计算。】
第一节 财务报表的概述
了解财务报表的目标、组成和分类。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利润表,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现金流量表。
一、财务报表的组成
财务报表包括四个主要报表和一个附注。它们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面的内容。
(二)利润表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表现企业的获利能力。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利润分配表有所联系,它反映的是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的当期增减变动,包括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利润分配)、增加和政策变更情况、差错更正情况等等。
最后,还有一个附注,会计报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对上述四种报表所列项目的文字性表述。
二、财务报表的分类
1、按财务报表编报期间的不同,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和半年报。
2、按财务报表编报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概述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面的内容,并满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式。
1、资产,反映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和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应当按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别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在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类别下进一步按性质分项列示。
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流动资产项目通常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非流动资产项目通常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开发支出、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等。
2、负债,反映在某一特定日期企业所承担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负债应当按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列示,在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类别下再进一步按性质分项列示。
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流动负债项目通常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非流动负债项目通常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其他非流动负债等。
3、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股东(投资者)拥有的净资产的总额。它一般按照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分项列示。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右方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请看教材P231的资产负债表。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均需填列“年初余额”和“期末余额”两栏。其中“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期末余额”栏主要有以下几种填列方法:【还是以客观题掌握为主】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
如“应收票据”、“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根据“应收票据”、“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各总账科目的余额直接填列;有些项目则需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需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请看教材P233的【例6-6】、【例6-7】
2.根据明细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如“应付账款”项目,需要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款项”两个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计算填列;“应收账款”项目,需要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款项”两个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计算填列。
例如,“应付账款”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填列应根据( )
A、应付账款明细分类账的贷方余额
B、应付账款明细分类账的借方余额
C、预付款项明细分类账的贷方余额
D、预付账款明细分类账的借方余额
E、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的贷方余额
答案:A C
3.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填列长期负债或者长期资产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是长期的资产或负债,而变成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
举例:金融工具中的准备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开始购买债券时是5年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第四年年末时由非流动资产或负债而转变为流动资产或负债。
如“长期借款”项目,需要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中将在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长期借款后的金额计算填列。
4.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如“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等项目,应当根据“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固定资产”项目,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无形资产”项目,应当根据“无形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5.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
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需要根据“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发出商品”、“材料成本差异”等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的分析汇总数,再减去“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第三节 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概念和结构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格式
二、利润表的编制
我国企业利润表的主要编制步骤和内容如下:
第一步,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和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计算出营业利润;
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
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或亏损)。
如果是股份有限公司,还要计算基本每股收益以及稀释每股收益。
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利润表各项目均需填列“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两栏。其中“上期金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该期利润表的“本期金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本期金额”栏内各期数字,除“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外,应当按照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如“营业收入”项目,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其他项目均按照各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举例:本期销售产品100万,确认主营业务收入贷方发生额100万,发生了销售折让10万,冲减主营业务收入10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的净额是90万,期末要转到本年利润中,填列时要根据90万填列。
如果有其他业务收入,道理一样。
如果企业有销售费用,根据销售费用的借方发生额以及考虑贷方发生额进行填列。
管理费用也是一个道理。管理费用借方发生额是5万元,在填列利润表时并不是简单的管理费用就是5万元,还要考虑贷方有没有冲减管理费用。如果本期发生管理费用50000元,存货发生盘亏冲减管理费用3000元,填列利润表中的管理费用就应该是47000元。
如果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是50000元,转回跌价准备5000元,冲减资产减值损失。利润表中的资产减值损失就应该填列45000元。
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层次的利润计算。今年利润表的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考试中可能不给出利润表,而是让计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就像教材P240的例题,给出各笔经济业务的内容,然后教材P241让计算出2008年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所以背诵利润表相关项目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这些背诵的内容会帮助你更深刻的理解利润表的构成,这么多好处还是多背背吧。】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今年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初级职称只掌握最基本的内容。
一、现金流量表概述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它是一种期间的会计报表。
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不能随时用于支取的存款不属于现金。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风险很小的投资。①期限短是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②流动性强是指能够在市场上进行交易。③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主要是指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权性投资(不包括股权性投资)。④价值变动风险很小是指债券等(股票价值风险变动较大)。
涉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而不需要在现金流量表上反映,包括现金与现金之间的经济活动,例如企业将现金存入银行、企业开出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之间的经济活动,例如企业用银行存款购买三个月到期的短期债权性投资;还有一类是等价物之间的经济活动。【这些条件是现金流量表的充分必要条件。一定要掌握!】
现金流量分为三大类:
(一)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分配利润、发行债券、偿还债务等流入和流出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购建固定资产、开发无形资产等。
举例:如果企业用银行存款购买三个月到期的债券,准备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它不是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这是现金与等价物之间的经济活动,不在现金流量表中反映。
(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工资和交纳税款等流入和流出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我国企业现金流量表采用报告式结构,分类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最后汇总反映企业某一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了解教材P243的现金流量表产生现金流入和流出各经济活动。
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直接法,是指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采用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一般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采用直接法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也可以根据有关科目记录分析填列。
假设营业收入是100万,应收账款本期净增加20万元,预收账款净减少10万元,没有其他事项发生。问: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多少?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净增加额-预收账款净减少额=100-20-10=70万
第五节 综合举例
这部分内容请看教材。
结合教材P256的内容,举例说明,营业收入是100万,应收账款本期净增加20万元,预收账款净减少10万元。
编制调整分录: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70
应收账款 20
预收账款 10
贷:营业收入 100
后面的一系列内容都是一样的道理,都是采用的直接法,都是根据利润表中的收入、成本、费用来对资产负债表中的有关项目进行调整,计算出调整后的数额。
将调整分录过入工作底稿中,然后形成现金流量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