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的剩男剩女,缺乏的不是信息
30岁的田海霞在东莞工作9年后调回头到老家(父母的人脉圈子)找对象,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从沿海到内地)回头,而是向传统调头,她和她的很多同龄人还是想建立传统的婚姻,或者说用传统的方式解决自己的个人问题。她貌似生活在一个人口稠密的城市,从统计学意义上讲,和她般配的男子不知有多少,但是她没有知根知底的圈子,她只是职业地存在于这个城市,她没有找到或不认可这个城市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城市的剩男剩女,缺乏的不是信息,而是可靠的信息,政府和商业的婚介所不可能为田海霞们提供“知根知底”的找对象信息,即使完全排除了欺诈不良的婚介,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海量的陌生人中找对象,时间成本巨大。如此看来,田海霞回家相亲,其实是一种节约型的做法,田海霞要和看到她行李箱上征婚广告的先生们一一相亲,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她彻底崩溃。

爱情骨感,婚姻丰满
“其实我也曾经爱得相当唯美骨感,什么都不要,也愿意跟着他走。随便去哪儿,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反而现在都一把年纪一脚踩到剩女的门槛上了,竟然变得特别势力眼。房子、车子、票子,样样都得要。只有物质丰满的男人,我才肯与他谈婚姻的事。”
一个美女朋友做出如上慨叹。事实上她道出了爱情与婚姻的根本区别。如果一个人真的经历过爱情,就清楚地知道“有情饮水饱”并非空洞的自我安慰。那种两情相悦彼此深爱带给人精神灵魂上的巨大满足与幸福,是任何物质也难以比拟的。
可惜爱情就是因为太骨感,飘逸不食人间烟火。注定一旦堕入婚姻的琐碎平淡与尘土飞扬中,总是经不起考验导致佳偶变怨偶,最后离多聚少悲剧收场。骨感的爱情被柴米油盐打败,绝大部分不善经营的人都会使自己曾经美好的爱情暴尸围城。

本来纯粹的男女关系,被一张纸固定之后,等于情感关系之外,又套上了社会、法律、道德、财产等的绳索。加之一个屋檐一张床长期地绑定,辅之以鸡毛蒜皮岁月流逝的消磨,就算你是钢筋铁骨也会有感到力不可支不胜疲惫的一天。何况,我们本是一群肉体凡胎的凡夫俗子
但是具备充足物质打底的婚姻,就像储蓄的脂肪,寒饿困病袭来时,能够供给足够的能量,让我们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活得从容、优雅、不必为“半斗米”折腰。
既然爱情短命难求,那么婚姻要很多很多钱的女人,错在哪里?爱情缺席的相亲行为,不管男女,列出什么条件,都不算离谱。因为我们迫于各种压力抑或仅出于制造后代的目的而寻寻觅觅的只是“配偶”,而非“爱人”。
爱情缺席的相亲行为,不管男女,列出什么条件,都不算离谱。这个论调你会举双手赞成还是嗤之以鼻?感觉不是稀缺的,婚姻也不是稀缺的,两者的相遇才是我们孜孜追求的。剩男剩女们,也许就是这个理想最后的坚守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