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在建标志性文化工程将于2011年前完成

[复制链接]
沟通 发表于 2010-9-10 12: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
    文化建设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要求,是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现代产业新区,打造生态宜居新城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乘着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和的东风和中央把增城列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的机遇,我市将实施文化改革创新,大力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满足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报今日起开设专栏,系列报道我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情况,敬请垂注。

    (记者杨慧娟 见习记者杨永红 见习记者潘觉蛮)近年来,我市把文化软实力发展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来培植,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速。在我省提出文化强省的大背景下,我市将抓住此次机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争2011年前完成科技文化博物馆、增城歌剧院等公共文化标志性工程,把增城广场建成国内知名的音乐雕塑广场,形成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县级文化艺术中心区。此外,从2011年起,全面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全市人民的生活将越来越丰富多彩。
    两大在建标志性文化工程将于2011年前完成
  “以前人们茶余饭后的文化娱乐项目,就是在家守着电视看,或者聚在家属院的门口下棋、打牌,现在是放下了麻将,去广场跳舞,有空了去图书馆看书去,如今生活在花园、工作也在花园”。市民生活的前后的对比,实实在在体现了我市文化发展的巨大变化。目前,增城广场、市图书馆、市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增城公园、荔枝文化公园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科技博物馆、增城歌剧院等公共文化标志性工程也将在2011年前全部完成……一批批体现我市城市文化底蕴和展示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在镇街、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方面,镇街按照“六个一”(一个达标文化站、一间戏院、一个体育场所、一个公园、一个广播电视台、一个艺术长廊)的要求建设镇级文化设施;村按照“三个一”(一间图书室、一个灯光球场、一个有线广播室)的要求建设村级文化设施。目前基本完成农村文化室的全覆盖,全市282条行政村和37个社区居委会中,建成“农家书屋”211个,有绿色网园81个。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三级联动、配合协调、齐抓共管的文化服务网络。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区完善率达100%
     衡量幸福指数,文化是一个重要尺度;讲究生活质量,文化是一个显著标志。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将丰富的文化因子传递至城乡每一个角落。
    2007年,我市建设了广州10区(市)中首个数字图书馆,录入书籍35万册,网站开通至今,浏览量已达100多万人次;在增城广场开设市民数字图书室和阅览室,免费向市民开放,至今已接待读者达30万人次;目前全市282个行政村和37个社区居委会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有263条村和37个社区,共计300个,市区完善率达100%,农村完善率达93%;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2003年至今共铺设光纤电缆5000多公里,20户以上自然村已实现全覆盖。
    我市各级政府围绕节庆文艺活动、民间艺术展演、文艺汇演、曲艺大赛等,举办形式多样、地方特色浓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据统计,近年增城平均每年举办特色群众文化活动320多场,参与群众达100多万人次。今年9月,2010世界旅游文化日全球主会场庆典暨中国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晚会将在增城广场举行。此外,我市每年都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农家书屋”工程送文化、科技、卫生等各类书籍到乡村近20万册;每年送电影下乡160多场,以满足基层群众各类文化需求。
    2011年起全面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
    2009年12月,增城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0年7月我市被评为广东省实施《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市。一个个的荣誉体现了增城在文化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然而要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体系,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还任重道远。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大对文化的投入,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网络设施建设。到2012年前完成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达标任务,完成全省农家书屋建设总目标;2015年前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农村、社区文化室建设达标任务;每个乡镇至少有1套以上数字电影放映机,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以上。从2011年起,全面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根据《纲要》要求,我市要继续加强镇街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室、数字电影院建设和电影放映“2131”工程建设,尽快解决个别缺乏文化站站舍的问题,增加文化站专职管理人员编制。提高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实施文化改革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
在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市将始终坚持以文化论输赢,把文化当作城市建设的灵魂,积极实施城乡公共文化惠民共享工程,着力推进文化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以先进的文化引领市民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全面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使我市的文化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增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3 显示全部楼层
10010 发表于 2010-9-10 12: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得个讲字,博物馆够话几时开始动工啦,一年后一样系块泥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Andy2009 发表于 2010-9-10 17: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需然上个星期返去增城,见到这两个文化地标还是缓缓开工,但是这些事情很难说,因为现在呢个世界有钱就咩都快!好似广汕公路甘,唔使一年成条路都搞掂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wingdragon1 发表于 2010-9-11 15: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拿钱做点实事总比有钱没地方放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新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