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活动心得(2010.8.21)
作者是增城义工新队员:胡伯伯★1007
这次活动是我从申请加入义工队以来第四次活动,事先未能正确理解空巢老人的概念,所以在探访中有点不太适应。
先谈探访的经过:
第一位是住在郎头村一间矮小砖瓦屋的一个90多岁老婆婆,是一位善于苦中作乐的人,但身体一般。她有一个女儿住在附近,但女婿也因脑中风需要人照顾,家庭环境不太好,但她的孙子都很关心婆婆,经常过来探她。
义工探她,婆婆非常高兴。来仔表示由他来示范怎样和老人家沟通。这个小伙子很快就与老婆婆谈得非常融洽,一个是他的沟通能力强,一个估计是他的辈份与老婆婆相当(他已是叔公),闲聊了一会儿,与婆婆依依道别.
第二位是与荔城医院二门诊一街之隔的80多岁的老婆婆,家庭情况未问清楚,估计是一个孤寡老人,住在一间约7、8m2的砖瓦屋,屋顶是漏水的(当时天晴,是带路的居家服务人员和居委同志讲的,已修过一次,但仍然是漏)。屋内没有自来水,水都是从邻居家提的,但水龙头旁边是一个60x70x70cm的坑,婆婆已摔下过几次,都幸运地有人拉她上来。婆婆的身体也不是太好,右眼已完全失明了,左眼也只能模糊看到10多米内的东西。屋内没有液化气、热水器,只有一个小小的电饭煲和一把小吊扇,婆婆全年都只能洗冷水。我与婆婆聊了一会,原来她不知道65岁以上可以在二门诊免费体检。居家服务人员答应下次带婆婆去做体检。约10多钟,与婆婆道别;
第三位是一个80岁的老婆婆,是一位坚持将兴趣融入事业的老人家,在居住的地方放了三张麻雀台,10多张胶椅子,一个兼顾自用与销售的新冰箱,平时就招收一帮志同道合的老人家开台。日子过得还蛮舒心的,就是眼和脚不太好,不敢离开住所太远。
第四位是也一位80多岁老婆婆,去到她家时,仍在门口勤快地扫地搞卫生。当天女儿还拿了一份汤给她喝。婆婆身体可以,就是耳朵差点,基本上听不到别人说什么!她相当健谈,但只能单向沟通,只要看到你的嘴在动,她就会笑呵呵。
活动值得赞赏的地方:
1、活动意义和目标很好;
2、有民政部门的物质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员人图片上的支持;
3、参与活动的义工都很投入。
活动的感受:
1、现在才真正感受到“家有万金不富,膝下五子尚孤”的深意;
2、有部分空巢老人其实处于一种半空巢状态,家人住在对面,每天派人送饭,假如有一天迟了,老人家就要捱饿的状态;
3、应该有部分空巢老人实质上是孤寡老人,无所谓空巢概念;
4、这次活动的对象大多是单位退休人员或已在民政拿补助的,应该还有很多老人家是未入册,还待大家去发现和关心.
5、越是符合条件的老人家/弱势群体就信息越闭塞,需要我们去探访前先相互沟通,把一些有关/有利的政策/信息传递给他们,可能的话,协助他们去处理;
6、个人分析产生此现象的背景:家庭经济条件、工作变动、人口结构变化、老人自身的思想、大众思想变化、农村老人劳动负担重保障不到位,问题更突出;
活动后处理:
1、23日电话咨询了自来水公司的工作人员,可否为老婆婆免费装自来水,答复说“此情况部分减免就有点可能,最好就拿点资料过来看看再说,不敢说一定可以”;
2、27日晚把婆婆的部分资料取了回来,改天交过去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