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和他的蜜蜂。
春天来临,百花盛放,既是市民赏花的好季节,也是养蜂人“追花采蜜”的繁忙季节。记者昨日走访发现,不少外地的养蜂人,携带着数量不一的蜜蜂,在我市石滩镇石湖村一带的荔枝林“安营扎寨”。当中来自东莞石龙、其家族养蜂史已超过53年的何光,向记者讲述自己的养蜂生活。
文/图 记者 龙永辉 周影红
因为心疼父亲 所以子承父业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何光的父亲老何是东莞石龙公社养蜂员。改革开放后,老何承包了公社养蜂权,携带着近百箱的蜜蜂,开始了何家的养蜂史。“当年,我们南方树林较少,而北方有数个规模比较大的林场,花蜜比较多,所以父亲必须辗转我国北方城市如内蒙古、哈尔滨采蜜。”何光回忆说,每次出发,父亲都是独自将近百箱的蜜蜂,一箱一箱搬上火车,遇到较为偏僻的果林,还需要转乘汽车数次。
“每次父亲采蜜回来,都需要休息上一个月才能恢复体力,这样孤独漂泊、饱受风吹雨打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十年。”何光说,“终于有一次父亲从黑龙江采蜜回来就病倒了,看着病床上的父亲,我对自己说是时候要把担子接过来了。”
选择到增城采蜜 只因生态环境好
今年年初八,何光就带着70多箱蜜蜂来到石湖村,开始为期近两个月的采蜜生活。不少石湖村的村民都认为这时荔枝树和龙眼树都还没开花,何光来得太早了。“养蜂是玻璃经济,非常讲究时间,错过两三日就可能错过花期,采不到蜜,一年的辛苦就白费,所以是宜早不宜迟。”何光说。
目前何光一共有70多个蜂箱,每箱超过10万只蜜蜂,每箱蜜蜂可以产割蜜200多斤,一年总产量超过1500斤,“采回来的花蜜主要用来制作蜂皇浆和蜂蜜(又称蜜糖),大部分销往药厂,也有零售,以熟客购买为主。”
与父亲不同,何光选择留守广东,一直都是在珠三角地区的城市采蜜。“近年来,由于环境、气候的恶化,一些对蜜蜂有害的病毒繁殖速度增快,许多蜜蜂品种发生病变,养蜂难度变大,再加上花源的减少,从而导致经济收益减少,不少养蜂人都选择改行。”何光说,“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就数增城的生态环境最好,许多养蜂人都会选择到这里采蜜,这也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来增城采蜜的原因。
链接
蜂蜜知识
蜂蜜(又称蜜糖)是一种营养产品,老少皆宜。蜂蜜是解酒良品,含有大量解酒精酶,能够把酒精分解和吸收。与蜂蜜相比,蜂皇浆比较甜,属于一种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保健品,未成年人不适合食用,因为蜂皇浆会刺激人体内柯尔蒙素分泌,容易使人早发育。
常温下保存蜂蜜,不可超过12个月,冰箱保存可延长至18个月,若急冻可延长至两年。变质的蜂蜜,颜色加深,由琥珀色变成茶色,味道变酸,营养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不可用超过65℃水冲兑蜂蜜,否则破快蜂蜜营养成分。
蜜蜂分类
蜜蜂分了中蜂和意蜂,中蜂简称为中华蜂,属于东方蜜蜂,养殖技术低,难度低,产蜜低。
意蜂:要求养殖技术高,产量高,有四大类,大蜜蜂、小蜜蜂、黑蜜蜂和沙巴蜂。
如何分辨真假蜂蜜
真假蜂蜜可从色、香、浓度上分辨
色:真正没有掺杂质的蜂蜜接近花生油,近琥珀色;若是龙眼蜜,接近市民常用的老抽颜色。
香:真正的蜂蜜闻起来有鲜花香味,如荔枝蜜有荔枝味,人的鼻子能闻到鲜明的花香味。
浓度:蜂蜜浓度至少在40度以上,浓度越高的蜂蜜“结砂”越多,俗称有沉淀物。纯净蜂蜜的“结砂”,手摸有油滑感,若是掺杂白砂糖蜂蜜的“结砂”,手摸有粗糙感。人们常说的冬蜜,看起来应与冻结猪油相差无异才是真品。
来源:增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