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已经出现病例!
7月25日(今天) 广州越秀区杨箕社区通报 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 社区已迅速开展全面灭蚊工作 并提醒居民提高警惕 做好个人防护
7月26日至8月1日广州将开展为期一周的全市防蚊灭蚊攻坚行动周活动。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工作责任到人,采取统一高效防蚊灭蚊措施,聚焦房前屋后、垃圾中转站、闲置地块和管理盲点盲区等蚊虫孳生地,强化环境卫生整治,积极动员家家户户翻盆倒罐、清除积水,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托幼机构、养老院、建筑工地、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等重点场所消杀频次和力度,从源头阻断疾病传播链。
今天(7月25日)下午,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发布情况通报:截至2025年7月24日,该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627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7月25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发布,广州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定点收治医院名录共有13家定点收治医院。其中增城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为增城地区唯一定点收治医院。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症状以发热、关节剧痛和皮疹为特征。名称源自非洲土语,意为“弯脊之痛”,形容患者因关节剧痛弯腰蜷缩的姿态。
多数基孔肯雅热患者症状较轻,病程1~2周后可自行恢复。但少数人群可能出现并发症,如长期关节疼痛(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心肌炎、脑炎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所有年龄人群均易感,但新生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
今天增城紧急发布 《致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倡议书》
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已进入蚊媒传染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高发期。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关键是防蚊灭蚊,防蚊灭蚊关键是清理积水、打扫卫生。为有效迅速降低蚊虫密度,最大限度阻断传播风险,保障全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现向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出倡议:
全区各级党组织要提高站位、迅速行动、各尽其职,广泛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开展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整洁环境、防蚊灭蚊,共同构建蚊媒传染病群防群控大格局。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做好本单位及管理服务区域的防控工作,发动党员干部职工通过“双报到”到村居一线协助开展“防蚊灭蚊”工作。镇街、村居党组织要充分利用网格党组织力量,依托穗好办“羊城先锋”平台统一发布“防蚊灭蚊”主题服务活动,将防控力量精准下沉基层一线。
广大党员要当先锋、作表率,带头落实防蚊灭蚊措施,定期清理家庭及周边环境中的积水,及时清扫垃圾、杂草及卫生死角,保持居住环境整洁。要主动向党员责任区内居民群众普及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积极引导身边群众科学认识蚊媒传染病可防可控可治,不信谣不传谣。要积极响应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居住地村居党组织号召,积极配合开展公共区域卫生消杀和环境整治、入户宣传讲解等工作,广泛动员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力做好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防控工作。
清洁家园,人人有责,人人受益。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参与防蚊灭蚊的爱国卫生运动,坚决落实全区工作部署要求,积极打造干净整洁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中共广州市增城区委组织部 2025年7月25日
7月25日,荔城街召开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简称“两热”)防控工作部署会议,街领导班子、部门负责人、村(社区)书记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参会,旨在有效应对疫情输入与传播风险,保障辖区居民健康。
会议指出 当前防控形势严峻 近期高温多雨使蚊媒活跃 周边地区已出现“两热”病例 其中基孔肯雅热传播快、致残风险高 输入风险、本地传播隐患 与高蚊媒密度叠加 全街需迅速进入临战状态 将“两热”防控作为紧迫的 公共卫生任务抓实抓细
会议通报了辖区风险点与薄弱环节:老旧小区、城中村等区域存在大量积水容器,蚊虫孳生地清理不彻底,蚊媒密度监测值偏高;部分居民防蚊意识不强,这些是下一步攻坚重点。
会议对防控工作作出部署
·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街范围推进“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专项整治,聚焦重点区域清理积水,社区落实网格化管理;
·组织专业队伍对重点区域精准消杀,降低蚊媒密度;
·做好疫情监测、分析和预警,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协同作战;
·通过多渠道普及防蚊知识,提升居民参与度;
·完善应急预案,备足物资,出现病例立即启动响应。
会议强调,领导班子及部门要扛责在身、靠前指挥,全员下沉村(社区),全面落实防控措施,纪检监察部门加强监督;基层党组织要闻令而动、听令而行,落实“四个一”行动,依托四级组织架构发动辖区党员进行环境卫生大清扫;广大党员要亮出身份、主动作为,带头清理环境、参与公共区域整治,宣传防控知识。
会后 各社区、部门立即行动 全面打响“两热”防控攻坚战
据“广东疾控”消息,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在广东,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
有什么症状?如何预防? 一图了解↓↓
转发告诉更多人
来源:广州市卫健委、健康顺德、南方网、广东疾控、荔城街卫建工作组、中共广州市增城区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