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在广州召开。会上,增城区小楼镇腊圃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赖锡明作为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受到通报表扬。
赖锡明自1996年3月进入腊圃村委会工作,2017年5月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以来,他深耕基层,荣获多项个人荣誉,腊圃村也在他的带领下屡获佳绩。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中,赖锡明发挥“领头雁”作用,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抢抓“百千万工程”机遇,通过盘活资源、发展产业、改善民生、传承文化,推动腊圃村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将昔日的普通乡村打造成为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盘活资源兴产业 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型之路
“强村富民,关键要靠产业。”这是赖锡明常挂在嘴边的话。“百千万工程”开展以来,赖锡明以发展壮大腊圃村产业为任务,把目光锁定在村集体闲置资产上。面对合同到期多年的商铺、厂房和零散土地,他带领村“三委”干部逐一梳理,通过镇“三资”交易平台公开招标,使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翻倍增长。但赖锡明并不满足于此,他敏锐地意识到,单纯依靠租赁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2023年,他主动对接增城区城投集团,推动总投资1.3亿元的乡村振兴综合提升项目落地。项目一期对肉菜市场、干货市场进行智慧化改造,并建设立体停车库;二期规划建设电商综合园区,涵盖商业、酒店等功能。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他连续三个月奔波于区镇两级部门,协调解决规划、用地等难题。如今,市场改造已近尾声,预计每年为村集体新增收入60万元,带动村民就业300余人。
在特色农业培育上,赖锡明同样倾注心血。他依托腊圃村作为增城迟菜心原产地的优势,推动“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种植;针对大刺鳅这一特色水产,引入专业企业合作,建成250亩集育苗、养殖、科研于一体的基地;为提升荔枝产业附加值,他支持正旭现代农业孵化园扩建北园绿育苗基地,推动荔枝品种改良。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在赖锡明的带领下,腊圃村村集体收入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22年的185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276万元,有效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文旅融合添动能 古村焕发新活力
如何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活起来”?赖锡明的答案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他深入挖掘腊圃“新八景”资源,将报德祠、荷塘月色等景点串联成线,策划古村文旅路线;对沿街商铺统一规划,划分文创、美食等功能区,引入虾堆、芋仔糍等11种传统小吃商户,形成特色美食街。
陈洪发/摄
为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他亲自参与宣传策划:邀请媒体拍摄美食制作视频,在各级媒体推出系列推文;推动仓沮圣庙开笔礼等3项民俗入选区级非遗;组织创作村歌《招贤山下腊梅香》,并在2023年增城区村歌大赛中获得金奖、最具人气奖、最佳演唱奖等三项大奖。
在文化保护方面,赖锡明同样不遗余力。他争取资金对赖氏宗祠进行修缮,并将其活化利用为老年人活动中心;发动热心人士捐资50余万元建设村史馆,展示腊圃八百余年历史脉络。这些举措不仅留住了乡愁,更为文旅发展注入文化灵魂。
民生为本筑根基 从“痛点”到“亮点”的蜕变
“村民的小事,就是村里的大事。”赖锡明始终将民生改善作为工作重心。面对污水治理这一“老大难”问题,他全程跟进施工,协调处理矛盾纠纷20余起,最终完成全村污水管网改造;针对“三线”杂乱问题,他提出“下地+捆扎”方案,优化原电力线路布局,完成地下管网铺设,彻底消除“空中蜘蛛网”。
在基础设施提升上,他推动完成12公里村道硬底化,解决村民“出行难”;改造5座公厕并落实专人管理;完成地质灾害点加固和危桥重建,消除安全隐患。这些变化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
教育是赖锡明最牵挂的领域之一。他推动设立奖教奖学基金,每年对优秀学子进行表彰;坚持家访制度,曾为一名因家庭困难导致成绩下滑的学生协调其父母工作时间,帮助其重返正轨。在他的倡导下,腊圃村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近三年累计奖励学生85名。
党建引领聚合力 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
作为村党组织带头人,赖锡明深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创新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包片联系群众,2023年以来累计解决民生问题130余件。在“三清三拆”行动中,党员干部率先清理自家房前屋后,带动村民主动参与;在文旅项目招商时,热心人士纷纷返乡投资。腊圃村党组织先后获评“增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赖锡明本人也荣获“广东省‘百千万工程’表现突出个人”“增城区优秀人大代表”“增城区担当作为好支书”称号。
如今的腊圃村,产业蓬勃发展、村貌焕然一新、文化生机盎然。赖锡明用行动证明:只要心中有民、脚下有泥、手中有策,乡村振兴的蓝图终将成为现实。赖锡明表示,作为腊圃村党委书记,他有信心和决心带领村干部和群众持续推进村的全面发展,为打造小楼镇“百千万工程”示范村发挥作用,建设宜居宜业绿美新农村。
来源: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