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死亡!1人送ICU抢救!@增城街坊不要吃!不要吃!

[复制链接]
晨光 发表于 昨天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入夏珠三角地区野生菌进入繁殖季节,而我们增城人最熟知的荔枝菌(五月春)就是其中之一!但在此提醒各位街坊们,请勿随意采摘野生菌食用!否则后果很严重!


在过往就发生过多起,因私自在野外采摘有毒野生菌误当荔枝菌食用,而造成的悲剧!最近在东莞和深圳就发生了因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的悲剧,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下!


近日,广东东莞
51岁的谭叔(化名)误食
超致死量5倍的毒蘑菇
被送入ICU抢救16天……
与他同桌的5人只是浅尝几口
也齐齐中招……

一锅“山珍”蘑菇汤,6人中招

       3月24日晚,谭叔邀来五个好朋友一起品尝“山珍”——登山踏青时采摘的野菌做成的鲜美蘑菇汤。

       凌晨4时,进食鲜汤后10小时,谭叔因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到当地医院就诊。

4.jpg
导致谭叔中毒的白毒伞

       据诊断,谭叔误食的是“致命鹅膏”,直接进入人体肝脏细胞进行靶向攻击,导致肝细胞广泛坏死,进食约50克菌体即可致1个健康成人死亡。

       医生提醒,“‘致命鹅膏’是一种肝损害型毒蘑菇,含有剧毒的鹅膏毒肽,占蘑菇中毒死亡病例90%以上。市民朋友切勿抱侥幸心理,凭经验采摘野外蘑菇食用。”

       与此同时,一同进食蘑菇的5名亲友也因不同程度腹痛、腹泻症状,在医院住院治疗。

经医院全力救治
谭叔和5名亲友已痊愈出院

专家提醒:
肝损害型蘑菇有“假愈”表现
极易被忽视

       毒蘑菇中毒分型大致可分为急性肝损型、急性肾衰竭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光过敏性皮炎7种,其中最为凶险的“急性肝损型”和“急性肾衰竭型”潜伏期通常大于6小时。

       “‘致命鹅膏’属于急性肝损型毒蘑菇,潜伏期一般为10~14小时,初期消化道症状可一过性缓解,存在‘假愈’期。36至48小时后会出现黄疸、出血、凝血时间延长、胆酶分离、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情况。”医生提到,早期的胃肠道症状出现越晚,反而证明这并非普通的胃肠型毒蘑菇。

       肝损害型、肾损害型蘑菇含有胃肠刺激毒素较少,胃肠道症状出现相对晚,相应的靶器官损害较为突出,但也正因胃肠道症状出现晚,甚至出现“假愈”,极易就医延迟。

知多D:
广东常见的剧毒蘑菇种类有哪些?

近期,蘑菇中毒事件并不少见↓

       据报道,近日,东莞沙田一家人前往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游玩时,在公园采摘了10朵野生蘑菇,回家后,清洗煮了锅蘑菇汤。疑似中毒者食用后,次日凌晨,出现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经救治后,该患者病情已得到缓解。

       最近,深圳龙岗也报告一起误食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病1例,死亡1例。

“五一”假期将至
专家提醒
近期气温回升、雨水充沛
野生菌进入生长旺盛期
出行登山踏青须警惕
切勿凭经验采摘山林间的野菌

如食用菌类后出现不适症状
在及时就诊的同时
还应告知医护人员相关情况
以便第一时间鉴别有毒物种并予以治疗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的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

5.jpg

如何避免毒蘑菇中毒?
要谨记“三不”原则:

· 不采摘: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看起来与食用菇相似的蘑菇更不能掉以轻心。

· 不购买:不要在路边摊贩随便购买野生蘑菇,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菌,不要轻易购买。

· 不食用:不要食用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菌,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避免发生集体中毒事件。

一旦发现误食野生蘑菇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疑似中毒症状
应立即就医

转发,提醒身边人!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广州市场监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VIP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