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吃!增城人舌尖上的年味!

[复制链接]
晨光 发表于 2025-1-30 22: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节作为我国第一大传统节日
不仅意味着阖家团圆
还饱含着浓郁的美食文化韵味……

每逢春节
增城人的家中都会飘散着各式香气
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些油炸食品
寓意来年越过越富裕,财源滚滚
一道道醇香特色小吃散发着浓浓的年味
为新春团聚添加祥和喜庆
一起来找寻记忆中的春节美食吧

节日限定

米 澄

  每年春节前,客家人都会制作各类传统客家小吃迎新春,而在众多的年味小吃中,咬起来嘎嘣脆、唇齿香甜的米澄必有一席之地。

a3e8624ec5c5e918860daa61b8c2ed8d.jpg

  新鲜出炉、冒着甜热之气的米澄勾得人馋虫大作,不少被香气吸引而来的村民都忍不住拿上一块体验这口香甜。

178db5b84737406faba1d4e2ad0457cb.jpg

  香甜脆口的米澄承载着无数客家人的年味记忆和对美好甜蜜生活的向往。

笼 糍

54e3756554096a7a2a77ed421f9dbce1.jpg

  笼糍是客家人春节期间用于祭祀或送礼的一种传统食品,有着团圆美满、生活甜蜜的美好寓意,寄托了客家人对新春的愿景,团圆的喜悦。

ce7d7fee51aec195a0d35ff14ebd4f3f.jpg

  其制作十分费时耗力,需要用到红糖、糯米粉、黑芝麻以及芭蕉叶。传统的大笼糍有5—10公斤重,最少需要8个小时才能蒸熟,较小的笼糍也有约3公斤重,也需要蒸上5个小时左右。蒸好后常温放置两天,待它变硬后切成小块,用油稍稍煎一下食用,其口感软糯甜蜜、香气四溢。

油 角

eca16c83868cb4aae30c49ed7f8a9e30.jpg

  油角又叫角仔,形状像“荷包”,里面为芝麻砂糖花生,取其钱包饱胀的好兆头,象征来年“家肥屋润”,是春节期间村民串门送礼、招待客人必备的食品。

8a0e109888630641d91089928cc283ba.jpg

  制作油角包括制馅、戳皮、包裹、油炸等步骤,馅料用花生、芝麻、糖以及椰丝制成,加进用鸡蛋、猪油和面粉混合制成的角皮当中,圆边捏紧并扭上花纹后,放进油锅中炸至金黄色即可。

6463619e746b0e7e8a5cd6cd554e8f6d.jpg

糖 环

3ed8d6942c8d064b981faf613d0fe26f.jpg

  糖环是广东、广西一带的特色小吃之一,不但造型美观、寓意吉祥,而且口感甜蜜,是深受增城人喜爱的春节应节食品。

70ce48e4b8a27777476d6dbe44790fd6.jpg

  糖环的制作讲究技巧,首先要将糯米粉和粘米粉按照1:3的比例加水混合,然后揉搓至具有一定韧性,将其分成团状放入锅中滚水煮熟,再将一定的糯米粉和粘米粉与煮熟的面团加入白糖揉搓,以增加面团的粘性。随后,用手将面团搓成大小均匀的细条,再将细条捏成环形花状,寓意环环相扣、生生不息、团圆美满,用90℃左右的上乘的花生油炸至金黄即可食用,亦有黄金满屋的寓意。

4a2c20aa165138887a2f91c47ec8e426.jpg

油 糍

586fd346547f1381ee30a0cf37fb1081.jpg

  油糍(客家话叫木柴头),原为广府传统春节小吃,后来也慢慢在增城客家人中流行开来。

ebf21a62ad8719668ae0cf2b1ef6e9af.jpg

  传统的油糍最重要的制作步骤是“煮糍仔”,糯米粉需煮熟再揉搓,使其有韧性,这样炸出来的油糍表面才酥脆。当油糍在油锅中被炸的时候,外面的酥皮会“卜卜”地响,其形成的空心正如小袋口,故有“金玉满堂”“盆满钵满”的寓意。

没吃够?
春节来增城
在畅玩白水寨、体验温泉酒店的同时
不妨尝尝这些地道的增城美食

正果云吞

b1183ff3a539b7be83d971290da68e41.png

  正果云吞从擀皮到汤料,全是传统手工制作,配上秘方,让每一粒云吞都散发出独特的正果味道。

e5e1bde49c28f12ce3aedb1d451fae38.png

  当中,云吞馅是用正果本地新鲜土猪肉制作而成,汤是用荔枝柴火烧制熬成,独特的风味成为了正果云吞的标记。

9196dd759d304ff543f7a0b82e30907f.jpg

正果濑锅边

bd48c8f24f6f5e2c0706f2f7f271d113.png

b9ace26fd3ce5d5e2db80a0f36c02b51.jpg

  濑锅边是广东各地村民逢年过节时制作的一款小吃,待汤水烧开后锅边处于高温状态,这时将粘米粉加水制成黏稠度适中的糨糊,浇至锅边,浆糊在锅边蒸熟干透后,用锅铲轻轻将其铲到备好的高汤里,成为粉块状,然后与其它食材煮熟即可。

7f10586c76aeacb984dc599465929d3b.gif

派潭盖仔粉

54c0e25e013cfb2324bc69d2dc23a6cb.png

e15f735c4366adeab02ab75f19b2a3f2.jpg

  在增城派潭镇,盖仔粉可以说是一道家喻户晓的美食,入选了增城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盖仔粉薄白透明爽软韧筋兼备,炒、泡、拌食皆宜,不少食客品尝后都说:“食过返寻味”。

九和鹅汤糍
f009fdf2ee635db4f90b054f7c1d5d2a.png

  九和鹅汤糍在客家人的传统中代表着团圆和吉祥。全鹅象征着周全,糯米则代表团圆,两者结合的鹅汤糍寓意着客家人对家庭团聚和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ddaf3fb483b72b6e3e30b5dd1ede1eba.jpg

3be2b4d484ce7f70bdcae6f163535f17.jpg

e0dac87a278c1fa94aa07883ceca2404.jpg

  在增城客家人中,鹅汤糍是具有逾百年历史的年节传统美食之一,在中新镇福和片区、永宁街、荔城街一带较为流行。

兰溪濑粉

010bc8fd5df06ffef2b5facfcb9508af.png

  兰溪濑粉起源于清光绪三年(1877),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2015年,兰溪濑粉被列入增城区非遗代表性项目。

ab72e850fecc287317b403ebd71f68a7.png


  因其粉圆丝状、洁白,鲜美可口,口感韧滑软爽,如今早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传统美食。

2b0e483dcbabc0ac7f18cb31ee05d647.jpg


东江鱼包

650fd45415f58f2f093bcdd875a7a595.png

  东江鱼包鱼起肉去骨,将鱼肉刮成肉碎,摔打成鱼滑,配上上好腊味便是馅料。鱼包皮也是用鱼滑烘烙而成,久煮不烂。

28009dba077e88a54c591c29989a02e9.jpg

  吃鱼包,可以试试要一个火锅汤底,再要些鱼包、鱼头、鱼蛋、鱼皮等,即时点火开煲。鱼包的美味名不虚传,鱼头也不逊色,鲜而不腥,鱼皮爽口,鱼蛋弹牙。

派潭烧鸡

91906c9cd9736e6af7f3bc5f4466d9f3.jpg

  火烧,是最古老的烹饪方式,因而也最有乡土味道。增城人用于烧肉的柴火,首选荔枝木。荔枝木质地坚硬,木纹细乱,烧起来火势猛烈且持久,而且有一股自然的清香。

2887e189ac93663900f5fcc42e34dd82.png

  派潭烧鸡就是采用荔枝木烧红堂炉,清除炭灰后,放入原只本地生鸡离火高温焖烧15分钟。由于是烧红的炉壁烘烤,因而鸡身不容易烧焦,既保持了鸡的鲜味,又带有荔枝木的香气,风味浓郁。

让我们来一场关于美食的旅程
去感受舌尖上的增城吧!


来源: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1 显示全部楼层
静待花开23 发表于 2025-2-1 15:31: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没做。哪里有得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VIP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