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最热的三伏天将至 广东人的“养生墟”—— 三伏天灸来了!
三伏天灸
《黄帝内经》道:“冬病夏治”,冬天阳气潜藏,正是阳气蓄积之时,若阳气不足,容易引发各种疾病,而夏季三伏天时节正值阳气旺盛之际,通过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敷以辛温、走窜、逐痰、通经、平喘的药物,可激发夏季旺盛之阳气,提高对阳气的蓄积之力,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温补脏腑、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适应症
儿科疾病:调节免疫、增强体质、支气管哮喘、反复咳嗽、厌食、遗尿、消化不良等;
消化系统疾病:腹泻、腹胀腹痛、胃痛、呃逆、呕吐等;
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哮喘、慢性咽炎等;
脊柱关节痹痛:颈肩腰腿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等;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宫寒、慢性盆腔炎、痛经、乳腺增生等;
亚健康调理:体虚、畏寒怕冷、手足冰凉、疲劳综合征等。
其中慢性哮喘、慢性鼻炎最适合“夏治”,小儿和老年人及抵抗力低下者,效果尤佳。
天灸的禁忌人群
(1)孕妇及婴儿;
(2)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器质性疾病患者;
(3)过敏体质者;
(4)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
(5)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关节红肿热痛等)的病人;
(6)肺结核活动期的患者。
贴敷时间参考
伏前灸 7月5日 (星期五) 初伏 7月15日(星期一) 中伏 7月25日(星期四) 中伏加强 8月4日 (星期日) 末伏 8月14日(星期三)
具体以各医院安排时间为准。
贴敷时长
贴药时间一般为0.5—2小时,成人每次贴药1—2小时,儿童每次贴药0.5—1小时,但因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如贴药后自觉局部痒、热、刺痛,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如贴药后无任何不适反应,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
贴敷反应
贴药后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肿、轻度热痛感属正常现象。
如因贴敷时间过长导致局部皮肤严重红肿、水泡、溃烂、疼痛、过敏、发热等,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生活习惯
贴药当日忌喝酒,忌生冷、辛辣等食物;
天灸期间应清淡饮食,不宜食用“发物”,如鹅、牛肉、虾、蟹、花生、韭菜、芋头等。
贴药后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去除药物后2—3小时方可洗热水澡。
增城区各医疗机构开贴情况
来源:增城区中医医院、增城区卫健局中医科、健康增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