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爆发了!连接增城东部中心...

[复制链接]
晨光 发表于 2024-2-26 23: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春伊始,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相继召开,吹响了“‘二次创业’再出发”“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振奋人心的号角。

  作为广州“三核”之一的东部中心是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城市能级跃升的主引擎,如何高水平规划建设东部中心?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锚定“支撑广州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精致规划、精准保障、精心服务、精细保护、精进创新”为抓手,聚焦“三脉”“三轴”“三核”,精致规划重大平台,组织编制了《广州东部中心总体规划》(下称《总体规划》),为东部中心加快发展步伐提供有力支撑。

  东进发展是广州城市战略的主线,《总体规划》衔接广州2049城市发展战略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部署,依托黄埔区产业基础扎实和增城区空间广阔的比较优势,以及“三客一货”的铁路枢纽集群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良好基础,将黄埔与增城连接区域约896平方公里规划为东部中心,提升综合门户枢纽能级,建设广州“三核”中的“现代活力核”,将东部中心打造成开放高效绿色的门户之城、挺起产业脊梁的创智之城、青春活力共享的山水之城。

19.jpg
▲广州东部中心 凌云/摄

新引擎

链接“双循环”
打造湾区战略门户

拓展新纵深,牢筑新引擎

链接全国。

  东部中心作为广州向东融入国家沿海大通道的必经要地,打造面向华东、海西的战略门户,深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强化腹地链接广度和深度,对广州筑牢开放格局的基石尤为重要。此外,东部中心通过中老班列、中欧班列链接东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助力广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入双循环战略格局。

融通湾区。

  东部中心位于湾区两岸科技创新走廊的交汇点,是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名副其实的北部顶点,通过打造面向湾区东岸的高能级城市中心,高浓度汇聚大湾区的创新资源,承接港澳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进一步链接广深两大都市圈,协同横琴、前海、南沙推动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发展能级跃升,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c3073e21a4ec1243a513f094207cd07b.png
▲增城石滩大桥。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

协同莞惠。
  东部中心毗邻东莞、惠州,是发挥广州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向东纵深推进与东莞、惠州联动发展的桥头堡。以东部中心为核心,以东江廊道为纽带推动区域生态共育、交通互联、产业协作、服务共享,打造东江流域服务核心,开拓穗莞惠合作新局面。

新蓝图

896平方公里
打造“现代活力核”

锚定新目标,绘制新蓝图

  广州2049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两江东进”战略,本次《总体规划》明确提出,黄埔、增城两区联动建设广州东部中心,规划范围896平方公里(黄埔308平方公里,增城588平方公里),从而谋划向东延伸形成发展纵深,强化穗莞惠区域联动。

  本次规划承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聚焦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总体定位面向华东、联动广深、协同莞惠,提出三大发展愿景:开放高效绿色的门户之城、挺起产业脊梁的创智之城、青春活力共享的山水之城,聚焦四大核心功能: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门户、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承载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中心,为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广州发展能级提供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

4a04552e5df100f41b9586641962fad6.jpg
▲姚林远/摄

  东部中心作为活力创新轴上的重要一环,北联知识城,南联狮子洋,规划形成“一带四轴,双城三片”的总体空间结构。

“一带”
  为延续“两江东进”发展动能的珠江-东江高质量发展带;

“四轴”
  为承接广州活力创新轴形成的科城创新轴、海丝智造轴、香山智造轴、增江创新轴,统领两区创新协同与分工;

“双城”
  为海丝城、东江城,突出现代服务业功能,共同作为东部中心的核心城区;

“三片”
  为科学城片区、南香山片区、荔湖新城片区三大新兴产城融合片区。

4df2bddd8b39bcbb321b1824f02239a6.jpg

新网络

枢纽聚资源
构筑开放高效通道

畅通“大动脉”,汇聚新资源

  2023年9月,广汕高铁开通;2024年1月,新塘站、增城站迎来首次春运,旅客们脸上洋溢的喜悦笑容,映衬着东部中心的勃勃生机。

c06e9e3771aebbf2c88de6dbb6964961.png
▲2024年1月,广汕高铁新塘站迎来首次春运。

  东部中心拥有“三客一货”铁路枢纽集群的比较优势,如何将枢纽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势能和牵引动力,谋划综合门户枢纽能级提升,实现高端资源汇聚?

  《总体规划》以高能级枢纽广聚资源,以新塘站为中心,实现1小时可到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2小时左右可覆盖粤东和闽西广大地区,3小时左右可到达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5小时左右可到达长三角城市群,8小时左右可到达京津冀城市群,四通八达,辐射全国。依托增城西站建设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新塘站建设创智型CBD,加快培育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部经济与产业链供应链管理中心。

288b47c4bba99e8d436ab3eb01c1a8b5.png
▲新塘枢纽核心区效果图

加强区域高效率通道。
  推进广中珠澳高铁、佛穗莞城际、增佛高速、增莞番高速等区域轨道与通道建设,面向穗莞惠合作沿东江建设一批跨江通道,提高广州超大城市的区域融合发展效率。

加密内部交通网络。
  东部中心长远规划近500公里的城市轨道线路,并通过临江大道、开放大道、永宁大道、福宁大道等“七横八纵”骨架路网串联产业组团,加强发展要素的快速流动,坚实支撑广州高质量向东发展。

新使命

制造业当家
形成新质生产力

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

  起跑即冲刺。2月20日下午,广州市2024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活动马不停蹄在中新广州知识城举办。其中,东部中心开工项目共160个,总投资约1600亿元,为加快东部中心规划建设吹响冲锋号。

  广州东部已经成为全市产业核心集聚地,依托广州开发区、增城开发区两大国家级开发区,黄埔、增城两区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占据全市的“半壁江山”

  《总体规划》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聚焦“芯显车药”,大力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主导产业,支撑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核心承载区、“世界显示之都”、万亿“智车之城”,同时壮大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c496c79d7a77d00956956f73f8922a0f.png
▲海丝城效果图

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依托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推进科技转化平台建设,沿海丝城科技长滩布局面向未来的新经济形态,依托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建设区域共享的大科学装置集聚区。

引导规模化制造业用地集聚。
  用好增量空间和存量低效用地,抓大项目、大企业,布局“双城、三片、多个产业组团”,建设270平方公里的连片大产业、大平台,引导先进制造业规模化、连片化发展,加速成形起势。

  项目缴纳土地出让金后3个工作日内获取‘五证’,这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润城新产业总经理马洪波表示,此举提振了企业的投资信心,加快了项目竣工投产的进度。位于增城中新科创园的润城生命科学园是广州市首宗取得“五证联发”的社会投资工业项目,也是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坚持“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为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精准保障和支撑的生动案例。

ea2b9c18b0808198d2c01b0309088f42.png
▲润城生命科学园项目效果图

  2023年,广州报批工业用地(含仓储用地)规模同比上升67.9%,远高于2018-2022年平均值,占全市报批用地总面积的31%,实现使用省先进制造业指标项目数及获批数全省第一,有效保障了万洋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小鹏新能源汽车、视源电子科技、广汽集团智能驾乘控制系统研发生产等重点产业项目用地需求,为全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项目落地保驾护航。

733b24bc3d826d78799a11b7199eec36.png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智能生产线。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同时聚焦工业大区、重点平台,有力推进市自主实施、市委托区、市区合作以及区级产业用地储备,实现2023年储备工矿仓储用地规模较大幅度增长,提前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储备规模。工矿仓储用地储备主要集中在增城、白云、花都、黄埔四个工业大区(占比77%),有力推动重点地区成片产业空间供给,有效支撑落实全市战略方向和产业空间格局。

新空间

服务300万人口
加大优质公共服务设施供给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也是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幸福成果

  东部中心依托“两江交汇、三山入城、九脉通海”的绿美生态格局,以碧带体系高质量打造东部绿美名片。

  建设可亲水的珠江—东江碧带,实现50公里滨江岸线贯通,变“工业锈带”为“生活秀带”;

  将南香山、马山、龙头山三座山建设成郊野森林公园,让森林进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将9条南北向的河涌建设成亲水公园,建设碧道、绿道网络,串联历史文化,提供更丰富的线性空间。

9b8e71c82ed66184cb77b5c2b3642b04.png
▲东江城效果图

  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疏解,加大东部中心的优质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加速打造服务超300万人口的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区。

  发挥海丝城与东江城的滨水和枢纽价值,共同打造成为沿珠江-东江布局的中央创新区,支撑广州城市核心功能沿江聚集与向东拓展。

  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沿江地区、产业园区和枢纽门户的低效用地腾退转型与升级改造,保障高价值生产和生活空间供给。

  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跨区均衡供给,加快形成“城市—组团—社区”多层次公共服务体系,引导湾区和中心城区的一流名校名医设施“家门口配套”。

  筑牢城市韧性安全格局,建设安全、绿色、高效、智慧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加强高质量水资源与能源供给,提高防洪与排涝标准。

  适度超前谋划布局城市交通大脑、新能源终端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及智慧物流基础设施。

  丰富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场景,开展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发展低空经济,探索智能驾驶低空载人飞行器试飞及组网。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区融媒体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VIP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