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 是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是名副其实的“晴雨表”
截至12月6日 增城区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 达到100.2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50% 首次突破100亿大关
上世纪30年代,第一盏电灯点亮了增城有电的历史。2012年,增城年度全社会用电量突破50亿千瓦时大关。2023年,增城实现了全社会用电量100亿千瓦时的历史性跨越,有力支撑增城2023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8.7%,增速位居全市第一。稳步增长的电力数据不仅彰显了区域发展持续向好的源源活力,也见证着增城电网由弱变强,供电服务不断升级的发展历程。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强基”
“我们结合属地化用电特点,针对供电能力提升和网架薄弱环节入手同步开展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南方电网广东广州增城供电局(以下简称“增城供电局”)配网规划专责郭文骏表示。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增城,具有南北部电网发展不平衡、负荷类型多样化等显著城乡融合特点。该局今年累计投入电网建设投资6.63亿元,顺利完成220千伏湾谷输变电工程、110千伏夏浦输变电工程等项目投产。到2025年,增城还将新建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6座,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电力支撑。 ▲110千伏夏浦变电站日前正式投产
在传统的故障抢修场景下,供电部门需结合告警信息,现场巡维确认故障点后逐步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用户侧感知到的停电时间较长。据了解,增城供电局于今年大力推广高效自愈规模化应用,该项新技术可在配电网故障情况下更加高效识别并隔离故障区域,在传统自愈技术由“人工转供”向“自动转供”的基础上,实现向“高效快速转供”的技术迭代升级,当前平均高效自愈动作时间为83秒,复电时间由小时级降至分钟级,大大提升了供电可靠性。
“聚力”
2023年7月,中共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明确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全新战略定位,作为重要承载区的增城,也被赋予建设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新广州”的新使命,东部交通枢纽、中新科技产业园、广州科教城等重点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凌云/摄
位于朱村街道的广州科教城,今年秋季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等4所院校陆续入驻办学。为了协调解决存在的电力问题,增城供电局通过重点项目政企柔性专班机制,主动对接属地政府和学校,提前30天完成用电工程项目送电,为2万多名师生提供坚强电力保障和优质供电服务。 ▲姚泽林/摄
今年以来,增城供电局通过增城区优化用电营商环境联席办公室平台,提前获取筹建产业项目信息,全过程对接督办191个重点项目用电需求,高标准、无延时推动广汕高铁、科教城4所高校、墨力公司、维泰医疗等重点用电工程项目投产,用高质量的供电服务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力承载广州东进战略发展势能。
“绿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此,增城供电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挖掘用户侧消纳潜能,大力推广电能替代,确保新能源高效消纳和电力可靠供应。
在增城,增城供电局相继推动促成福耀玻璃及众山精密等公司电窑炉改造、广州科教城电厨房改造等,近三年增城电能替代电量增长幅度均超30%,2023年电能替代电量突破5亿千瓦时,为社会年节约20万吨标准煤。 ▲何华彩/摄
同时,增城供电局还大力推进充电桩等电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合理布局、满足需求、避免浪费的原则,系统谋划充电网络体系。
该局2020年以来累计已完成全区129个电动汽车充电桩站场建设,实现所有乡镇充电基础设备全覆盖;年均充电量增长120%,累计充电量超过1.5亿千瓦时,主动服务居民充电桩13000多户接入电网,切实为新能源汽车车主提供便捷优质服务,解决好群众出行的充电难题。
“普惠”
“获得电力”是衡量营商环境水平的重要标尺,如何聚焦提升办电服务水平,夯实基础业务管理,迭代升级改革创新举措,持续发挥政企联动优势,推广“四办”举措延伸至绿色低碳、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用电用能需要,便是评价“获得电力”的重要指标。
一直以来,增城供电局始终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创新细化各项办电举措,推动成立增城区优化用电营商环境联席办公室,依托“联席办”合署办公机制,不断提升企业及群众的电力获得感和幸福感。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年度全社会用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 既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 增城供电局将以此为契机 立足于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电力需要 当好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电力先行官” 让充足电力进一步推动 区域产业、生态发展及乡村振兴
助力增城打造担当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新广州”
来源: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