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到市场买鱼,不要店家劏鱼,让店家劏,可能会被厄称!(店家拿生鱼过称,就劏了,动作行云流水,由于去掉了内脏和鱼鳞、鱼尾等等,消费者拿到劏了的鱼去称,也称不准,店家就是拿捏着这种情况去做手脚,短斤缺两。)
其实对于这种问题,消费者只要随身带个便携的小称,就能当场对称。避免回头称,商家不认账。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去买菜会随身带个称?
近日有街坊向家园网反映了一个情况,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
据街坊描述:
近日到增城富鹏市场里卖菜,其中在一水产档口买了一些水产品,拿过手之后,到别的称去称了一下,居然1斤少2两。
发现情况后第一时间,拿回到水产档与老板理论。
然而该档口的老板态度恶劣,也不承认短斤缺两。
看来,这种回头称,真的是有理说不清,可以的话,建议大家随身携带一个称,当场购买,当场称,不够称的话,老板也耍赖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