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镇官塘村
中新镇官塘村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红色 革 命 村,英雄辈出,先辈的英雄事迹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官塘村是增城区十个红色村之一,依托独特的红色资源,打造了一条集观光旅游、革命历史教育为一体的红色村,村内有多个红色资源区值得我们参观纪念。
郭继枚祖居
郭继枚(1892-1911)
增城区中新镇福和官塘村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郭继枚加入攻打总督署的决死队,奋勇争先,在双门底(今北京路)只身 炸 毙 8名清军,为直捣总督署开辟了前进道路。撤退时,郭继枚在大南门三兜村(今北京路附近)不幸中弹牺牲,时年刚满19岁。
郭继枚的祖居现存于中新镇官塘村,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青砖墙结构,麻石门框,土石夯墙脚,悬山顶,进门为天井,天井有厢廊,廊两边为房。2019年,中新镇实施“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重新修缮了郭继枚祖居。
▲郭继枚祖居
继枚小学
继枚小学是七区(福和)民 众 抗 敌 后 援 会旧址,1919年9月,为了纪念在“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官塘村人郭继枚,“官塘村学堂”更名为“继枚小学”。
抗战时期,继枚小学是“七区民众抗敌后援会”的会址,后援会在继枚小学内举办“知识青年抗日专修班”,成为增城地区培养 共 产 党 人的“延安抗大”。参加专修班学习的学员,后来都成为了 中 国 共 产 党 党员,并为新中国的建立奉献全部的热血和生命。
▲继枚小学
继枚小学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该校继续弘扬革命烈士的爱国精神,传承革命精神,力争做好榜样,以“尊师、守纪、勤学、拼搏”为校训,坚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发展”的宗旨,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使官塘村成了文化之乡。
官塘侵华日军碉堡遗址
官塘 侵 华 日军碉堡遗址,于2005年9月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文化遗产普查后调整为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官塘侵华日军碉堡始建于1939年,是一座不规则的六角形青砖钢筋混凝土结构碉堡。在碉堡的东、南、西三个立面上各建有一个外“八字”形广 口 射 击 孔。堡门朝向北面稍偏西的方向,堡内三面射击孔下各建一长条形射击依托。堡内宽广,可容纳5-6人,可 储 藏 枪 支 弹 药、粮食和水,可以固守。
2019年,中新镇重新修缮了侵华日军碉堡遗址,目前碉堡保存状况良好,碉堡的基本泥土结构依旧存在,底部由水泥重新浇筑,市民可自由进入碉堡内部参观。
中新镇永兴村
永兴村位于增城区中新镇北面,拥有增城十大名山之一的华峰山,该村不仅是红色根据地,还是革命烈士的故乡,先辈通过创作抗战山歌鼓舞斗志,以歌声唤醒民众,吟唱至今,英雄事迹广为传颂,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
华山宫老庙
永兴村花山位于增城、番禺、从化三地交界,坐落于群山之间的一个盆地里,犹如山峦的肚脐,因此,过去也被当地人称为“花山肚”。这里有一座名叫“华山宫”的庙宇,相传曾有人大雾天气在花山(土名尖峰岭)半山腰看到杨五郎骑着马,身着战袍走过,他打败仗后经过永兴村,把 战 袍 脱下来扔在路边。于是就在花山修建了一座华山宫,用于纪念杨五郎。增城人民抗日游击基干队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增从番独立大队便是在这华山宫成立。
华山宫是增城人民 抗 日 游击基干队、广东人民 抗 日 游击总队增从番独立大队多个抗日游击队成立遗址,承载了先辈强烈的民族精神和为 抗 日 抛 头颅洒热血的决心。
华山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丁未二月重修。目前,华山宫整体框架还在,里面的雕栏、神像均已毁坏。2019年,永兴村村民乡绅在华山宫旁重修了杨五郎庙。
革命烈士纪念碑
永兴村辖区内有一座烈士纪念碑,灰色的大理石上正楷雕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绕过纪念碑,后面八位烈士的牌位依次排列。
2019年,中新镇实施“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重新修缮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并依托革命烈士的故事,对纪念碑广场的墙体进行彩绘,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革命烈士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 爱 国 主 义 精 神,是中新辖区内具有重要意义的红色教育基地。
李旭初革命事迹陈列室
李旭初革命事迹陈列室是一个以中新镇永兴村革命英雄名字命名的陈列室。李旭初是抗战的先驱,也是抗日宣传积极分子,创作抗战山歌数以千计,他把诗歌变作号角和 投 枪,用诗歌唤醒民众,是一位深受群众欢迎的革命歌手。
李旭初革命事迹陈列室占地面积142平方米,陈列展示面积180平方米,展出实物30余件、纪实图片100余张。以李旭初的革命故事为主线,共设置了增城、花山抗战历史展示区、李旭初抗战诗歌展示区、党史书籍资料展示区等多个区域。
中新镇坚持立足红色根脉,讲好红色故事
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
活化利用好现有红色资源
搭建红色学习教育平台
让红色文化真正“活”起来,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