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车舞火狗
又称“麻车夜色” 是石滩镇麻车村村民祈福的 喜庆民俗活动 2007年,麻车舞火狗民俗入选 广州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舞火狗资料图
据考证 舞火狗已有600多年历史 最后一次举办是2010年12月28日 距今已有12年的时间 ▲“火狗”
据村民介绍 “火狗”不是指单一的一种动物形象 而是包含了龙、凤、大象、麒麟、 鹿、犀牛、蟾蜍、锦鲤等多种动物 最有意思的是 虽然叫“火狗” 却很少有狗的形象出现 ▲“火狗”
为了更好传承“火狗”制作技艺 弘扬非遗文化 近期麻车村召集有经验的村民 制作大型“火狗”
正在忙活的村民刘阮潮表示
“我今年79岁了,参加过4次舞火狗的活动。以前跟村里的老一辈学过制作‘火狗’的技艺。但是距离上次制作已经过去了12年的时间,现在做起来还真有点生疏。制作‘火狗’不光要考虑整体造型美观,同时要兼顾插香口的排布,这样在舞火狗时才能呈现震撼的效果。”
舞火狗的“前世今生”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麻车村党委书记刘仲平表示 根据《广州市志》《广东民俗大典》记载 旧时舞火狗活动 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九月举行 需要提前五、六个月就开始组织策划 包括按照各个自然村 分工编制各种道具和选定巡游路线 ▲资料图
从1934年开始 舞火狗活动就已没有了 固定日期和周期 从那时到现在仅举办过六次 但每一次都非常震撼,让人难忘 ▲资料图
01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
每次舞火狗活动,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人人参与。舞火狗当晚,村中挑选组织起来的壮健精明的中青年队伍,抬起各种造型的“火狗”并点燃插在其上的香火,结队在村中游行。
02具有广泛的参与度
舞火狗活动从晚上八点开始至十点结束,整个过程锣鼓声、喝彩声不绝,烟花闪烁不息。2010年观看舞火狗人数最高的一晚达二十余万,真的称得上是万人空巷。
03面临逐渐失传的危险
“火狗”这项制作技艺面临着逐渐失传的危险。为了传承这项珍贵的非遗文化,村里决定召集村民一起制作“火狗”。而且每种造型都做两套,一套用以保存展览,作为年轻人学习的模版,另一套用于下次舞火狗活动。 ▲资料图
来源: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