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 荔枝飘香。说起荔枝,人们都会翘首称赞“增城挂绿”。而在侨乡江门恩平市,竟也有“增城挂绿”的“直系亲属”“龙门挂绿”荔枝在这里生长,而且已有百年历史。近日,记者来到恩平市沙湖镇圣园村委会龙门村进行了采访。
6月29日,记者走进龙门村发现村前村后都栽满了“龙门挂绿”荔枝。村民待客,捧出的是荔枝,交谈中也是“三句不离荔”。据了解,“龙门挂绿”因其具有色佳、皮薄、肉质晶莹、清甜爽脆、聚核或无核的优良品质,且其果肉糖份高达22%,有“多吃不上火”的特点等,被评为“南粤亚热带优质水果”金奖,现已成为恩平荔枝的当家品牌。
圣园村委会副主任黄玩章向记者介绍,龙门村与相邻的塘窝、塘围村户籍人口共146户510人,其中80户300多人种植“龙门挂绿”荔枝,种植面积300亩上下,去年是丰产年,产量达到12万斤,每斤15元左右,人均收入5000多元。今年是荔枝小年,减产约4万斤,每斤23元左右,人均收入约3000元。黄玩章说,多年来,农民种植“龙门挂绿”荔枝致富,百分之九十九的村民都建起了新房。
据了解,恩平的“龙门挂绿”荔枝其实就是“增城挂绿”荔枝的“直系亲属”,它在恩平市沙湖镇龙门村安家落户已百多年。据龙门村村长黄进培介绍,龙门挂绿荔落户龙门村有一个故事。其太爷爷黄叶琳年少时上过私塾,会文识字,擅长诉讼,写讼词更是一流。清光绪初,为一同族黄姓人家打官司,为其赢回码头。黄族人几经曲折,经过四年,于清光绪七年(1881),派4人专程送六株增城挂绿种苗到龙门村。但因技术不过关,只培育成活四株,后嫁接一枝。后来村民们把这五枝增城挂绿当“村宝”保护起来。
真正令龙门挂绿漫山遍野发展起来的还是改革开放之后。恩平市和沙湖镇领导一届接一届帮助圣园村委会龙门村推广种植技术,提供销售渠道,使种荔致富成村民共识。如今这5棵老荔枝的后代,已郁郁葱葱地长满了村前村后,也长到了外村的山坡上,成为龙门人的“摇钱树”和心中的骄傲。
来源:羊城派、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纪宁 实习生 钟银佩 通讯员 谭耀广 冯创志 黎胜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