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这些常见的错误育儿经验,我们一起来盘点下,新手爸妈们别再踩坑了。
一、喂养篇:
1、新生儿没力气喂盐水
食盐对正常出生的宝宝并无价值,还会增加肾脏负担。如果非要觉得盐水好,还是留着自己喝吧!
怎么做:如果你非要在开奶之前给宝宝喂点什么,那就白开水吧。
2、新生儿喂蜂蜜水
有些老人会建议新手妈妈开奶前给宝宝喂些蜂蜜水,防止奶水分泌不及时饿着宝宝;还有的偏方建议如果宝宝便秘的话可以适当加点糖,喝蜂蜜水最好,因为蜂蜜润肠通便而且营养丰富,是治疗便秘的首选!
怎么做:蜂蜜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建议不要给1岁以内的宝宝喂蜂蜜。
3、怕不消化,给宝宝吃粥
不给宝宝的肠胃适应硬一点的食物,会影响宝宝的消化能力的发展。而且由于口腔缺乏咀嚼和吞咽练习,可能影响宝宝口腔发育和面部肌肉发育。
怎么做:给孩子添加辅食可遵循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可逐步添加米粉、粥、果蔬、肉类让营养更均衡,也让宝宝的咀嚼和消化能力逐步得到锻炼。
4、母乳6个月以后就没有营养
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母乳在任何阶段会失去营养价值,母乳会根据宝宝的成长情况,自动调节每一次的分泌,满足宝宝的需求。
怎么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最好纯母乳喂养6个月,6个月之后加辅食,至少母乳喂养至1周岁,最好至2周岁甚至更久。
5、奶水太稀怕宝宝吃不饱
我们看到清淡的奶是“前奶”,成分大部分是水分,是给宝宝解渴的,宝宝越吃,母乳越浓,到最后,会分泌奶油一样的“后奶”,是给宝宝解饿的。
怎么做:母乳喂养,只要妈妈奶水充足,不用担心宝宝吃不饱。
6、认为吃奶粉的宝宝长得快
吃奶粉的孩子的确更容易胖,因为奶粉中有数倍于母乳的脂肪和蛋白质,是宝宝不需要的,而且会造成体重过量,给将来的健康埋下隐患。
怎么做:母乳能够满足宝宝每一阶段生长发育的需求,母乳喂养更健康。
7、不要过早添加辅食
母乳能够在六个月以内满足婴儿的全部需要。提前添加辅食,不但无助于事,反而会给孩子造成过重的肾负荷,并且破坏孩子对母乳的吸收,适得其反。
怎么做:宝宝满六个月之前只需母乳喂养,不必添加任何辅助食品。如需添加,建议至少等到宝宝四五个月后,从添加蔬菜汁、水果汁开始逐步添加。
8、一直给母乳宝宝喂水
母乳中80%以上是水,只要观察婴儿在非吃药状况下的排尿为无色透明或微黄,就说明体内水分充足。
怎么做:母乳宝宝自行喝水,大约要等到10个月左右。
9、总认为孩子吃不饱,一哭就喂奶
有些家长,尤其是老一辈的,每次一看到孩子哭了,就觉得孩子肯定是饿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撩起衣服就喂。孩子的哭是有很多种原因的,不一定是饿了才哭的呀。长期如此,宝宝的胃很容易被无形中撑大,为以后的肥胖症埋下了隐患。
怎么做:根据宝宝月份大小和日常食量,形成有规律的喂奶时间。
10、用纯净水、矿泉水冲奶粉更健康
纯净水除去了各种常量元素和大部分的微量元素,长期饮用会造成孩子营养素摄入量不足;矿泉水中含有的营养素又过多,长期饮用会造成孩子某种元素摄入过多。
怎么做:使用自来水烧开冷却到合适温度冲奶。
11、坚决不给用安抚奶嘴,阻止宝宝吃手
孩子吃手可以满足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需要,一岁以内的宝宝吃手不需要特别去矫正。如果宝宝频繁吃手,建议给用安抚奶嘴,因为:
a、吸吮安抚奶嘴,可有效避免今后牙齿变形,因为安抚奶嘴外面的圆片有效抵抗并缓解吸吮带来的向内的吸力;
b、吸吮手指会比吸吮安抚奶嘴更加难戒。
怎么做:建议尽可能让频繁吸吮手指的婴儿接受安抚奶嘴,宝宝吃手时别强行阻止。
二、护肤篇:
1、母乳抹脸能使孩子皮肤嫩白
乳汁腐坏后细菌很容易从侵入皮肤,导致孩子脸上产生红晕,甚至变成小包,继而化脓。
怎么做:婴儿脸部不干燥的话不用涂抹任何东西,如果要用,要选择婴儿专用的润肤霜。
2、捏鼻能使鼻子变挺
目前并未有确切的科学依据证实,经常捏提鼻梁骨,可以让鼻子变挺。孩
子鼻腔黏膜娇嫩,如果过于用力捏鼻,会损伤其鼻黏膜。
怎么做:五官多与遗传有关,顺其自然就好。
3、剪睫毛使睫毛变长
睫毛的长短、浓密与否,主要与遗传和营养有关。睫毛可起到遮挡灰尘和过强光线的作用,剪掉睫毛,孩子眼睛容易受伤。
怎么做:让孩子的睫毛自然生长。
4、捋耳使耳廓更圆润
大多数婴儿的耳朵都处于没长开的状态,但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耳朵会越长越有型,这与遗传有关。有些人不想让孩子长招风耳,把孩子的耳朵
向后压,并不管用。
怎么做:平时轻轻地为孩子捋耳朵,能起一定的按摩作用。如果孩子的耳朵真有畸形,应尽快去医院检查。
5、刮眉能使眉毛浓黑
孩子的皮肤娇嫩,如将眉毛根部刮伤,可能会改变眉毛位置与形态如刮破皮肤导致感染而溃烂、结疤,还可能不再长眉毛了。
怎么做:大多数孩子的肩毛要到2岁左右才有型,父母不必着急。
6、拔乳牙使恒牙长齐
大多数孩子换牙的过程是自然更替,不需要拔掉乳牙。
怎么做:当乳牙没掉,恒牙却已经长出时,为了以后恒牙能更整齐,可以将乳牙拔掉。
7、睡硬枕让头型更圆
长期使用质地较硬的枕头,容易使新生儿头颅变形或形成大小脸。而目,真正影晌孩子头型的因素是遗传和睡姿,并不是枕头。
怎么做:经常有意地为孩子调整睡姿,但别强行干涉,让孩子睡个好觉比什么都重要,所以睡得舒适最重要。
8、剃胎发使头发更多
新生儿胎发到了三四个月时会自然脱落,并且孩子的毛发状况是跟遗传、营养状况相关。胎毛剃不剃都一样。
怎么做:最好不要给太小的婴儿刮光头,这样很容易损伤毛囊,使头发出现暂时不生长的现象。
京东正品特价不要错过!广告
京东商城
查看详情
9、把尿比穿纸尿裤好
婴幼儿自主排尿功能要随着神经系统、尿道括约肌等的发育而逐步完善。在此之前把尿,并不能帮孩子建立自主排尿功能。而且太早把尿,还可能造成肛脱、肛裂、尿频。
怎么做:婴儿可以穿纸尿裤,一岁以前不要把尿,大一点可以进行坐便训练。
10、洗完澡必用痱子粉
其实宝宝洗澡后,每次都把褶皱处彻底擦干再穿衣服,是不会容易长痱子的,即使要用爽身粉,也建议远离孩子的口鼻,以免吸入进去造成危害。尤其是女婴,下体部位坚决别用爽身粉。另外,最反对的是有些家长居然一年四季次次洗澡必抹爽身粉,这真的是非常没有必要的。
怎么做:痱子粉要分时段使用,提醒用痱子粉注意别弄到宝宝的口鼻。
三、疾病篇:
1、用酒精给孩子擦身降温
孩子皮肤非常幼嫩,很容易吸收甲醇,而这种物质对脑部神经系统的危害可以说是致命的,而目即使是医用酒精或白酒擦浴,依然可能导致孩子酒精中毒。
怎么做:孩子发烧应少穿盖不要捂,可以洗温水澡,多喝水,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还是吃退烧药。
2、怕孩子着凉捂得严严实实
孩子手脚体温低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是因为孩子本身心脏力量弱,血压低所导致的,和孩子冷不冷没有直接关系。捂得太厉害,反而使孩子烦躁,睡不安稳,还可能捂出痱子、湿疹。
怎么做:了解孩子的冷热状况,应该摸孩子的后背或者前胸这些躯干部位,温热但没出汗,就是最恰当的。
3、绝对不给宝宝开空调
夏天气候炎热,儿童的身体对于温度的适应性度差,高温很容易造成中暑、脱水甚至猝死。还可能刺激儿童呼吸道,引发哮喘,或导致痱子、湿疹这些皮肤炎症。
怎么做:孩子可以合理使用空调。但使用前,一定要清洗空调滤网,可以将空调的温度维持在26度左右,且排风口不要直接对着孩子吹。
4、宝宝一发烧就吃药、注射
许许多多的因素都会导致宝宝发烧,烧在宝贝身,急在爸妈心,恨不得马上让孩子发烫的小额头凉下来。但是医生提醒您,宝宝发烧,要看情况处理。
怎么做:38.5℃以下一般不用药,能吃药就别轻易注射。物理降温用温水不用酒精。
5、喝葡萄糖水去黄疸
对于婴儿黄疸,需通过增加喂养量,致使排便量增加,进而达到降低黄疸的效果。而葡萄糖的吸收过程只增加血中葡萄糖含量,使体内的能量供给维持在一定范围,排便量不会增加,因此不利新生儿退黄。
怎么做:多喂奶,多晒太阳,让黄疸自行代谢。如果还是很严重及时去医院就诊。
6、鼓励孩子大口吃饭
许多家长喂孩子时,都特别喜欢鼓励“大口吃”“快点吃”等,觉得孩子只有狼吞虎咽,才是胃口好,是乖孩子的表现。其实这是不对的,这种鼓励只会造成宝宝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而且要特别注意在吃东西的时候,不要逗孩子大笑,或跟其打闹,这些不良的习惯都会导致孩子吃饭被噎住。
怎么做:从小让孩子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吃饭时要专注,不乱跑、不玩玩具。
四、睡觉篇:
1、经常摇晃着哄睡
其实婴儿困时会自己入睡,只是大人为了控制孩子的入睡和睡觉时间而人为干预,造成有些孩子依赖大人的干预睡觉方式。摇晃睡觉确实对婴儿没有好处。
怎么做:逐渐减少哄睡时摇晃的幅度,到非摇晃搂抱哄睡,再到搂抱入睡,大人手摸着入睡,最后到孩子自行入睡。逐渐过渡,养成自主入睡习惯。
2、婴儿白天睡觉也拉窗帘
很多家长从月子里开始自天也会拉上卧室的窗帘,来保证孩子有一个完全黑暗环境来提高睡眠质量,但在新生儿阶段,这样做反而可能不利于建立宝宝昼夜周期。
怎么做:对于半岁以内的小宝宝,我们的建议在白天尽量也不要拉上窗帘,晚上则尽量保持黑暗和安静,也不要将睡着的孩子叫醒喝奶。
3、打呼噜说明宝宝睡得香
宝宝偶尔打鼾可能是由感冒引起的,但如果宝宝经常打鼾,可能是由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或其他原因,影响了鼻咽部通气造成的。
怎么做:如果宝宝经常有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的情况,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
4、晚上叫醒宝宝喂奶、把便
许多爸爸妈妈担心宝宝饿,经常在夜里把宝宝叫醒喂奶。还有家长怕孩子尿床,半夜叫醒小便。频繁半夜叫醒宝宝,很容易打乱宝宝的睡眠规律,把宝宝变成夜猫子,受苦的还是宝宝,大人也睡不好觉。
怎么做:让宝宝睡到自然醒,晚上使用纸尿裤入睡。
分享就到这里了,有问题都可以私信或者留言我们哦~毫无疑问,所有的父母对于孩子都有满满的爱,我们都希望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由于经验不足或者认识偏差,家长们往往会陷入一个个的育儿误区之中,而变成“坑娃”父母。学习育儿知识,以科学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为孩子提供自由的环境和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