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71岁阿婆被虾头扎伤险截肢
10月22日 增城71岁的苏阿婆收拾大虾时 被虾头戳伤了一个小小的伤口
▲网络图片
哪知两天后 左手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 后来症状越来越严重 高热不退,血压下降 人也变得意识模糊
医生检查发现 患者是创伤弧菌感染 受伤3天 伤口的细菌早已入 出现严重的脓毒血症 左手背肿胀、皮肤透亮发黑
经过治疗 苏阿婆的病情 终于慢慢得到控制 在保命同时成功保肢
被海鲜扎伤为什么会危及生命?
医生表示 被海鲜扎后有可能感染了一种叫 “海洋创伤弧菌” 的细菌 创伤弧菌被称为 “海洋中的无声杀手” 细菌产生的酶可以分解、破坏组织 使感染迅速沿着皮下间隙向周围扩散 引起组织的广泛性充血、水肿
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 病人将迅速出现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进而危及生命 ▲显微镜下的创伤弧菌
海洋创伤弧菌栖息于海洋和海鲜体内外,是一种常见的海洋弧形细菌,特点是喜热、怕冷,在冬天几乎无法存活,夏天是其活动的高峰期。
由于这种细菌“嗜盐”,这就决定了它只能在海水种生存,常通过肢体远端的皮肤损伤伤口侵入人体。
●海洋创伤弧菌感染常常是身体有创口在海水中游玩、或者是处理带菌海鲜的时候受伤所致。
●同样,人吃了带菌的生鱼片、生蚝等海鲜,也可能感染海洋弧菌。
一旦感染,病情极其凶险,48小时内死亡率在50%以上,如果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可接近百分之百。其临床最常见的是两种表现:伤口感染及原发性败血症。
患者初期会出现发烧,以及水泡、红斑、紫癜、皮肤发黑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迅速发展为皮肤组织大面积坏死,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抵抗力强的人,一般不会感染创伤弧菌,大家不必恐慌。但如果有外伤,或者体质较弱的人,有慢性肝病、糖尿病,嗜酒的人群,则一定要注意预防。
01处理海鲜要戴手套
在捕捉海鲜或宰杀海鲜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戴手套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受伤,可以有效预防海洋创伤弧菌的感染。
02海鲜尽量做熟了吃
生海鲜食品中存在一些可以引起肠道感染的细菌,比如副溶血性弧菌。在夏秋温度适宜时,副溶血性弧菌容易大量繁殖。
如果烹调不当,海鲜没有煮熟就吃,会引起食物中毒,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低热等症状,粪便多为水样、血水样或脓血便。病情急发,症状严重,让人措手不及。
海鲜类食物烹调时一定要熟透,鱼、虾、蟹、贝类,蒸煮时需加热至100℃,持续30分钟。
适合凉拌的海鲜要反复清洗干净后,在100℃沸水中焯烫数分钟,以杀灭细菌。由于副溶血性弧菌对酸的抵抗力较弱,烹调前后可加些食醋调拌,有助杀菌。
加工海鲜时一定要生熟分开,以免食物间交叉污染。
03有伤口不要触碰海鲜
如果你手上有伤口,就不要触碰海鲜了。一旦身上有破损或伤口,也尽量不要在海水中游玩。
04被海鲜扎伤怎么办
如果不小心被虾、蟹、鱼刺伤,应该将血挤出,然后用清水冲洗。如果出现疼痛、瘙痒、肿胀、腹泻或发热等症状,就必须马上到医院就诊。
专家提醒 对于近来有海水、海鲜接触史 出现发热、皮肤损害或低血压、 下肢感染症状起病的患者 应提高对创伤弧菌感染的警惕性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来源:信息时报、生命时报、区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