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增城会变成怎样?

[复制链接]
晨光 发表于 2021-10-28 14: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

        迈入“十四五”,增城要以怎样的姿态提升城市能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10月28日召开的广州市增城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战略牵引,坚持增城开发区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两区带动”,着力在提高政治能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打造高水平战略平台、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强区、推动乡村振兴出新出彩、营造一流发展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现代城区、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十个方面真落实,以“十个真落实”贯彻“六个奋勇争先”,做强做优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为广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6de062a17ffccf810d108ca309125c21.jpg

        今后五年,是增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发展提速期叠加的关键阶段,也是增城在第二个百年中由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进发的重要时期。今后五年增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到2025年末超1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总量超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每年超1000亿元;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55%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需策马扬鞭。增城要以敢为人先的精气神、披荆斩棘的攻坚力、善作善成的真本领,在十个方面“真落实”,让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f3f37edc1c49142f6d7fcfd21b2b860d.jpg

        一、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

        提高政治判断力。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政治风险。

eae0b78dc8e03ed0509a9da35f80b3f9.jpg

        提高政治领悟力。对群众所想所盼了然于胸,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

        提高政治执行力。强化政治担当,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二、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牢牢把握“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强化发展战略联动、协同推进,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便捷畅通交通体系,更好融入区域发展大局。

        创新推进“五大协同联动”。支持服务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强化改革、创新、产业、市场、民生协同联动,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优化布局“四大发展空间”。坚持主体功能区规划,抓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优化四大片区功能布局,高标准推动“南部提质”,高起点推动“西部拓展”,高品质推动“中部融合”,高水平推动“北部振兴”。

        加快建设“三大交通枢纽”。加快广州东部交通枢纽新塘站、增城站建设,力争2023年通车运营;依托增城西站打造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打造成为大湾区最大的国际班列集结中心、核心物流枢纽。

42c5f2fbc02408e95b72907bc51a3e5f.jpg

        三、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打造高水平战略平台

        坚持战略规划、科学布局、重点突破,以平台建设为主战场,实施“三个万亩”计划,依托重大产业园区,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产城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推动增城开发区扩容提质。推动开发区核心区向宁西、仙村、中新拓展扩容,新增产业发展用地万亩以上,力争在空间上再造一个“开发区”。对接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主动承接广州开发区产业外溢,做强广州东部创新经济增长极。

        聚力建设广州国际物流枢纽。利用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列入国家级、省级重大战略和规划的契机,整合中新、朱村周边土地万亩以上,高起点规划建设中新科技园、中新产业园,构建智慧、生态的生产服务型产业园区。以中欧、东盟班列开通为契机,探索建立陆路口岸,大力发展商业会展、现代物流、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合作和亚太自由贸易区。

        加快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实施连片收储、统筹开发,盘活低效用地万亩以上,改造提升一批村级工业园,转型升级一批镇级工业园,规划建设一批科技园区、加速器、孵化器和标准厂房,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加速成长提供支撑。精准引进一批高端产业项目,推动智能家居、休闲服装、食品饮料等产业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6cf2b3b2a6111fe81be4533cca682f2d.png

        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构建“链长+链主”工作体系,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强汽车产业,力争到2025年汽车产业集群产值规模1300亿元。打造国内一流的超高清视频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超1000亿元。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数字中国、健康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部署,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动“增城制造”向“增城智造”升级。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打造广州东部CBD和枢纽型国际特色商圈,推动增城广场—增城站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贸商务、文化体育等高端商贸服务业。

4167080cb796b376afb41513db2f1b9f.jpg

        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创新强区

        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借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打造成为湾区中部创新节点。

        构建高水平创新载体。积极融入广州战略平台创新体系,争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技术转化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落户。

        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引导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推动科技创新企业做优做强,壮大一批头部科技企业,培育一批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力争202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

        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人才。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出台特殊领域人才引进、市场主体引才奖励等政策措施,完善系统性、前瞻性、突破性的人才政策和创新举措,形成具有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的人才制度环境,打造人才开放创新首选地。

6d57478318fe3bdcdc906f7a416a2f92.jpg

        六、推进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出新出彩

        先行先试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数字农业试验区、美丽经济示范区,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创新打造荔湖新城城乡融合示范区,在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方面,搭建城乡合作平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打造数字农业试验区。强化科技赋能,推进数字农业试验区建设,推动农业发展全链条数字化转型。着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力争发展10家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级朱村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全面建立“田长制”,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创建美丽经济示范区。集中资源打造时光穗道等27条新乡村示范带,加强乡村风貌管控,提升乡村颜值和品质,推动资源要素向“美丽经济”产业汇聚,打造美丽经济示范区。提高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水平,全域创建美丽宜居村。推动乡村高颜值生态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有机统一。

cf1782f9222cbdd22b25ee71b60d5979.jpg

        七、推动改革攻坚,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前瞻谋划、部署推进一批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改革举措,以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构建务实高效管理体制。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优化区镇两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制度,赋予镇街更多自主权。打造“一站式”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格局。

        建设高效便捷政务环境。助力广州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四减一优”,深化告知承诺制和信任审批,全面优化审批流程,实施惠企政策“一门兑现”,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改革,创新土地、资本、科技等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

47a1d252942c601406feff14b29e59cf.jpg

        八、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现代城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国土空间高效利用,增强城市综合发展承载力,提升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进建设品质增城。重点推进增江10公里滨江区、东江新塘段高质量发展,打造沿增江、东江北干流“美丽天际线”。全面保护好增城的名镇名村、古树名木、历史风貌、人文环境,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加快建设生态增城。实施城乡美化绿化行动,完成碳汇造林3.46万亩。推进省“万里碧道”建设试点,完成281公里碧道建设。

        提升建设智慧增城。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5G基站1.14万个,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全面融入城市生产生活。打造高密度海绵城市。

46b56478a7411db89a5bd6c9108645a6.jpg

        九、推动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人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优先发展教育医疗事业。新建公办幼儿园40所以上,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2万个以上。新改建中小学校32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5.5万个。加快广州科教城建设,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市妇儿中心增城院区、南方医院增城分院、区人民医院(广医四院)高水平发展,启动广州科教城综合医院建设,支持区中医医院扩建提升,力争创建2家以上三甲医院。

        推动文化体育旅游事业发展。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健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发展壮大旅游服务产业,促进旅游与乡村振兴、健康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民宿旅游市场开发,打造增城民宿品牌。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羊城行动,打造“增城妈妈”家政品牌,新增就业3万人次以上。

23b1e3f5e38e824726b26af95bced1ee.jpg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公正用权,勤勉尽责,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切实做到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政府作风建设,加强廉洁政府建设。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静 通讯员:增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曾卫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VIP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