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增城呢条村!

[复制链接]
晨光 发表于 2021-6-24 22: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风建筑、古意诗词、
古法美食、古色榄竹
……
增城将新增一湾区东岸传统村落!

  日前,《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新高埔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下称“规划”)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上进行审批前公示。

18.jpg

派潭镇新高埔村
将怎么规划?
规划范围有多大?怎么保护?
一起来看看!

打造多元湾区东岸传统村落

  以“高埔古村,诗意田园”为主题,以“古风建筑、古意诗词、古法美食、古色榄竹”为特色,打造集自然人文观光、非遗文化体验、绿色古法美食品鉴于一体的湾区东岸传统村落。

19.jpg
▲区位图

规划范围分两个片区

  规划在新高埔自然村和柑田自然村的基础上,根据文物保护单位、古树名木等历史环境要素及山体、道路、水塘等自然要素分布位置进行调整,确定新高埔片区和柑田片区两个规划范围,其中新高埔片区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7.24公顷,柑田片区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3.57公顷。

20.jpg
▲新高埔片区保护范围图

21.jpg
▲柑田片区保护范围图

规划期限为15年

  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20—2035年,其中规划近期为2020—2025年,规划中期为2026—2030年,规划远期为2031—2035年。

保护范围分三类

本次新高埔村的保护范围
分为三个类别
分别是核心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
分布在新高埔片区和柑田片区

(一)核心保护范围

  新高埔片区核心保护范围:北至燕誉楼旁水渠边缘及新高埔石桥群北部、张汉沾书室北部水域边线,西至花厅西边第一排建筑边线,南至朴斋张公祠南部第一列建筑边线,东至新高埔大街,局部至新高埔门楼及张汉沾书室建筑边线。

  柑田片区核心保护范围:北至八角风车子母炮楼旁道路边线,西至村前道路,南至柑田村朱氏宗祠建筑边线,东至村后山体边线。

22.jpg
▲新高埔片区保护对象分布图

23.jpg
▲柑田片区保护对象分布图

(二)建设控制地带

  新高埔片区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北至北部水域边缘,西至村后建筑边线,南部以村道为界,局部至历史建筑边缘,东部以村道为界。

  柑田片区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北至柑田村门楼外第一排建筑边线,西至风水塘边缘,南至核心保护区外第一排建筑边线,东至村前道路边线,局部至村后山体边线。

(三)环境协调区
  
  新高埔片区环境协调区范围:北至新高埔片区规划范围边界,西至后龙山,南部以村道为界,东部至村前榄竹林。

  柑田片区环境协调区范围:北部以水域和建筑边线为界,西部以村建筑和水塘为界,南部以建筑边线及农田为界,东至后龙山。

看到这里
是不是已经开始期待
新高埔村的崭新面貌了?

24.jpg

别急
今天不妨让我们一起走进
增城这些传统古村落
一览明清代建筑民居群
一探镬耳房的“前世今生”
感受浓厚的文化底蕴
和岭南风味

新塘镇瓜岭村

瓜岭村位于新塘镇东部
面积约0.6平方公里
村民主要姓黄
从明朝成化初年迁来此处
距今500多年

25.jpg

走进瓜岭,品味瓜岭
漫步古街幽巷
文物古迹举目可见
文化故事张耳可听
26.jpg

27.jpg

  这里有广东唯一的水上四角碉楼、明清古建筑群和中西合璧的华侨民居;有热爱祖国、热衷家乡教育发展的侨胞宗亲和大力弘扬国学文化的南华书院(前身为增城县第一间初级民办学校瓜洲小学),以及百年古木苍苍、小桥流水潺潺的田园水乡景致等。


28.jpg

29.jpg

45.jpg

瓜岭村古朴而宁静
文化底蕴深厚
建筑奇、环境美、民风淳
是著名的侨乡

30.jpg

经历数百年沧桑
瓜岭村仍完整保留着
明清时期岭南水乡的历史风貌
于2014年年底
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并于2015年确立为广州市美丽乡村

31.jpg

中新镇坑贝村
坑贝村
位于增城区中新镇
村中心的古建筑群
堪称为明清时代岭南民居的典范

32.jpg

古建筑群呈棋盘状布局
“井”字形分布,内中户院分明
纵横巷陌间总共有45座民宅
还包括祠堂、官厅、书房以及碉楼

33.jpg

每座民宅的结构、规模大体一样
内中均带独立的天井和水井
尤为难得的是
这个古村落
还是一个不可多见的“活古村”
至今仍有村民生活于此
时光在这里明显地慢了下来

34.jpg

坑贝村依山傍水
前面是清澈的西福河
后依绿树葱郁的后龙山
晒谷场和一幢幢古色古香、
富有浓郁岭南风韵的
祠堂、村屋、碉楼
依次排列在村里

35.jpg

36.jpg

平滑坚硬的石板街、
精致古朴的木牌匾、
参差逶迤的镬耳房、形制相似的明清古院
还有骨骼清奇的炮楼
这一切都是岁月最好的沉淀

37.jpg

38.jpg

派潭镇邓村石屋

邓村石屋位于派潭镇邓村
由广府巨富石火星建于清朝道光年间
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是珠三角保存较为完好的
客家围龙屋村落

39.jpg

40.jpg

邓村石屋主要由一座碉楼、
三组并列的堂屋、长方形禾堂
和具有若干围合作用的建筑构成
其中“威武祠堂”(正中堂屋)
“石屋炮楼”(碉楼)
“石屋北门楼”和“石焕新民居”
为广州市增城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

41.jpg

42.jpg

邓村石屋所在村落背山面水
山水田园特色突出
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建筑群错落有致
维持了完整的村落格局
和青砖黛瓦的风貌
是广州市内为数不多、
保存较好的客家围龙屋之一

43.jpg

44.jpg

“借我几小时,还你数百年。”
从500多年前去到数十年前
再回到现代,无需超能力穿越时空
只需沿着村道走一圈
用几个小时的时间
便能好好感受
增城传统村落的无穷魅力!

45.gif


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增城区分局、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VIP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