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增城挂绿广场暂停营业!

[复制链接]
晴天雨天 发表于 2020-2-4 00: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增城家园 于 2020-2-4 17:06 编辑

从1月30日官方发布增城确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以来,到现在最新的确诊病例已经增至9例!专家说,未来一周讲可能会进入疫情高峰,所以元宵节前这一段时间,各位街坊还是提高警惕性!少出门、做好必要的防护!

为响应号召抗击疫情,确保广大街坊和商户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增城挂绿广场从即日起至2月9日暂停营业,2月10日恢复正常营业。

1.jpg

本次挂绿广场暂停营业,可谓是明智之举,为疫情防控多加了一张网,不知增城其它大商场会否跟进?

就连大型商场都暂停营业,由此可见本次疫情防控的严峻性,未来一周疫情防控的重要性!真不是开玩笑!所以各位街坊们,没什么特殊的事情,不要出门!

就算在家、小区里活动也需要注意
不是戴了口罩就一定能防
戴口罩只是减少被感染的风险
这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性、传染性究竟有多厉害?
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下
▼▼▼
2月2日晚
广东省疾控通过一些真实案例
揭晓公众
如何在搭乘交通工具、电梯时做好防护

案例1:

与患者同乘大巴2小时被感染


  最近住在珠海一26岁的年轻小伙儿,于上周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开展调查,顺藤摸瓜,竟然发现他在发病一周前与病例孙某同乘一辆大巴车,大巴车是从广州南站到珠海,车程2小时。


案例2:

上下楼邻居感染可能是因为同乘电梯


  一名男士最近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但他并没有明显的外出接触史,也没有到往过农贸市场,他也很疑惑自己为什么会感染。随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他与另外一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很有可能因为同乘电梯感染。

  疑问一:是不是跟病例同坐一辆车就会成为密切接触者?

  解答:其实据不同的交通工具,密切接触者定义也不同。

首先,飞机。

  一般情况下,民用航空器舱内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后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人员作为密切接触者。其他同航班乘客作为一般接触者。

其次,铁路旅客列车。

  如果乘坐的是全封闭空调列车,病例所在硬座、硬卧车厢或软卧同包厢的全部乘客和乘务人员。

  如果乘坐的是非全封闭的普通列车,病例同间软卧包厢内,或同节硬座(硬卧)车厢内同格及前后邻格的旅客,以及为该区域服务的乘务人员。

第三,汽车。

  如果乘坐的是全密封空调客车时,与病例同乘一辆汽车的所有人员。

  如果乘坐通风的普通客车时,与病例同车前后3排座位的乘客和驾乘人员。

最后,轮船。

  与病例同一舱室内的全部人员和为该舱室提供服务的乘务人员。

  如果上述与病例接触期间,病人有高热、打喷嚏、咳嗽、呕吐等剧烈症状,不论时间长短,均应作为密切接触者。

  疑问2:同乘电梯的感染风险有多高?
  解答: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电梯中如果病例打喷嚏或咳嗽,就可能污染电梯按钮等地方,健康的人如果触摸之后没有及时洗手就接触眼睛或嘴巴,就有感染的风险。


呼吁:做好六大防护措施


针对上述最新披露的案例
省疾控中心专家呼吁
做好以下六大防护
确保大家健康
1勤洗手
  饭前便后、戴口罩前脱口罩后、外出回家、制备食物前后都一定要及时洗手。

  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搓洗双手20秒,再用干净的清水洗净双手。没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免洗洗手液。

2家里注意开窗通风
  居家每天要保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建议每天开窗通风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3外出时做好防护
  尽量不串门、不聚集。

  如果必要前往人多密集的地方、乘坐交通工具时都要佩戴好口罩。

  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4注意咳嗽礼仪
  如果没有佩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使用过的纸巾应丢弃在垃圾桶内并及时洗手。

5冲马桶前先盖盖子
  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出现腹痛和腹泻,检测发现病毒能够在粪便中检出,不能排除会出现冲厕所导致粪便颗粒气溶胶存在。

  建议大家特别是患者和疑似患者以及密切接触者,如厕后一定要先盖好马桶盖再冲水,减少室内病毒气溶胶的产生,降低家人、陪护人员和其他人被感染的风险。

6电梯消毒
  小区物业应该在电梯按钮、广告牌等经常会被人触摸的地方贴膜,并隔1-2小时就要进行消毒、更换贴膜。

特别提醒

很快就到返程人流大潮
广东疾控特别呼吁交通部门

  加强管理,所有的公共交通运营单位应按照《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操作技术指南》进行公共交通工具的消毒,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通过交通工具传播和扩散。

素材来源:广东疾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新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