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街坊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质生活也比以前丰富很多,开小车、住洋房再也不是遥远的梦想,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追求,这种生活很多人都实现了。
享受的东西越来越多,吃喝玩乐也越来越丰富,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在简化,如以前的春节,家家户户都会亲手做各色的应节食品,还有过年做景、做棚、做会。
现在很多都简化了,甚至不举办了。有时候总是问,为何现在生活好了,比以前有钱了,为何就是没有了以前那种“穷快乐”?
以前大家都穷,亲朋戚友间的人情味更浓,现在大家都“有钱”了,反而人情味更淡了,为何?
近日行经增城大桥看到,令人撼动的一幕,一位白发老伯坐在小凳子上,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借着大桥的灯,在认真地阅读着。
这让人一下回到几十年前的感觉,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淳朴的回归,相信这位老伯定是一位有情有义的人。
为何我们现在比以前有钱了,生活更好了,反而没有了以前那份“穷快乐”?因为“利益当前”,某某家做生意赚到钱,某某家买了别墅,某某家买了新车。大家都在互相攀比,互相妒忌。有钱人家怕穷亲戚朋友登门,没钱的人家感觉有钱亲戚朋友看不起自己。
大家都忘了初心,有钱什么都可以买,过时年节的应节食品,自己做麻烦又累。做景、做棚、做会原本与远方的亲朋戚友、外嫁的女儿等相聚温情的风俗,现在要不取消,要不就成了大饮大吃,吃完拍拍屁股就走人。做景的主人家来了10桌人,有三分之二都不是认识的,因为都是朋友叫朋友这样去的。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感觉做景就是去趁热闹,吃个饭,堵个车。
为何有人说,以前老一辈的人都特别有人情味?现在的人又怎么了?
这样能快乐吗?我们是否应该静下来想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