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文学] 大明帝国史(196)

[复制链接]
残酷一丁 发表于 2017-2-25 17: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元璋

下图, 杨维桢《真镜庵募缘疏卷》 纸本,行书,纵33.3厘米、横278.4厘米(几乎三米长!),上海博物馆藏。

psb7.jpg

从万卷楼下来,杨维桢已经成为学者。尤精《春秋》。

——奇怪,飞翔,你笔下的江浙文人,个个都精通《春秋》经?先有宋濂、刘基,后有韩性、王冕,现在又有杨维桢。他们都是钻研儒家经典著作《春秋》的大师?

是的。原因就是:《春秋》是元朝科举考试必考之科目!
必考科目都不精通,还考什么试?
所以,江浙文士,乃至全国各地有志科举之学子,无不孜孜不倦地研学《春秋》经!

但是,无论王冕还是杨维桢,都没有研究儒家学术的作品流传下来。他们不是因为儒学而名垂千古。

他们是诗人,是艺术家。这就是他们给我们的非物质财富——当然,有人会将他们的作品变成物资财富。
杨维桢并没有马上赴考,而是继续游学于姑苏、余杭一带。他结交了许多风流才俊之士,经常举办文人雅集。江浙文士纷纷慕名参加,最多时竟有三百人之多!

——好了!这种江浙文士的所谓“雅集”一旦出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就形成了。
他们不仅聚集起来饮酒作乐,谈论风月,评点文艺,而且还纵论时事,臧否人物!

就像一千多年前,东汉桓、灵期间,河南汝南“大亨”许子将(许劭)兄弟(其弟许靖)每月初一日的“月旦评”一样!
也,启发了大明日后——万历末年的东林文人结党从政!

在这里,飞翔必须指出:阶级学说,还是有市场的。
能够治理国家的,首先,必须是知识分子。因为他们知道如何正确施政,知道借鉴和创新——这些,必须有一定的知识,而且是越丰富越好。
其次,这些知识分子无后顾之忧,生活上无忧、工作上自由而不受政治压制和束缚。他们有节操,有抱负,有理想,能够为国为民出力。
再次,一旦这些知识分子,不再得到朝廷青睐和重用,而他们有拥有一定的财富和资产时,他们的阶级属性必然滋生与生俱来的欲求——拥有权力,甚至夺取政权,起码也要参与政治!

他们,就是资产阶级!

杨维桢,无意也无知无觉中,倡导了一种新生的生活方式!
——如果没有满清入关,也许,大明迟早变成另外一个,比满期更加先进的国家——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就在王冕、张辰二人到达杭州的第二天,竟然在街头遇上了他们的另一个同乡——王敬助。
王敬助盛邀他们,一起参加当他下午在西湖举行的杨维桢召集的西湖雅集!

王冕同意了。他也想见见这个年轻人——虽然都是老乡,在此之前,王冕还不认识杨维桢呢!
这次西湖雅集,王冕还遇到两个他比较喜欢的文士——

当然,不是杨维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友好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