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最牛钉子户"60平米索330万拆迁款

[复制链接]
轻松 发表于 2009-9-10 10: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杉木栏路37号原租户的大儿子吴某国称,正找证人以证明房屋不是公房。 

新快报9月10日报道 地铁六号线文化公园站旁一栋两层高的砖木结构房子租户不肯接受两套补偿方案,拖了三年仍未拆除。道路扩建办工作人员表示,租户对60平方米的房子索要330万元补偿。由于房子正位于六号线折返线工程的竖井上,导致竖井工程一直没办法开工,直接影响地铁六号线该段三年无法施工,至今损失已达1200万元,从而直接影响到六号线的开通。

小楼属国土房管局

这栋小楼位于杉木栏路37号,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该楼属于上世纪40年代的砖木结构建筑,表面看上去年久失修。负责拆迁的荔湾区道扩办负责人黄部长介绍,这栋楼是公房,产权人原来是市国土房管局,2009年6月因地铁建设需要已过户到地铁总公司。房管部门早期曾出租该楼的一楼后座及二楼给吴某居住,吴某每月交80多元房租。

吴某于2008年4月去世后,次子吴某业未办理更名手续,且一直未在此居住,而长子吴某国(香港居民)则一直住在此。根据公房管理的政策,如果承租人死亡或外迁,要将租户更名到同户口、同居住两年以上的其他家庭成员身上,吴某国作为香港居民无权租用广州市内公房。

拒绝两套补偿方案

为了腾出房子,国土房管部门和地铁总公司提出了两个补偿方案。方案一是一次性给予10万元左右的弃租补偿,这是根据有关规定按房屋评估总价的30%计算;方案二就是提供芳村花地大道金通街8号101房(36.3平方米)、16号204房(34.2平方米)两套共70.5平方米的房屋,安置吴某业续租,同时支付搬迁补助费。该房一楼前院的租户接受了方案一10万元的弃租补偿,已于年初搬走。但吴氏兄弟对两个方案都不接受,提出补偿330万元才肯搬。而在2007年10月,银信房地产评估公司对该房子的估价是384081元。

工程等足三年未开工

“六号线折返线工程需要在这栋楼的位置上挖一个竖井,为了等拆除这栋楼,我们足足等了三年。”施工单位负责人贾经理向记者诉苦,该栋楼两米之外就是地铁六号线折返线和文化公园车站的工地,原定在今年4月份完工的工程,由于这栋楼拆不了、竖井建不了,足足拖延了三年。

据了解,2007年10月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就对这栋楼发出了《房屋拆迁许可证》和《拆迁公告》。市政府拆迁裁决处在今年8月10日已作出裁决,要求租户于15日内腾空房屋,租户也可以在三个月内到法院起诉,但诉讼期间不停止裁决执行。

租户:房子不是公房 正在寻找证人

“我们已向广州市中院提起诉讼,目前正积极寻找房屋建造者证明我们是房子的主人。”房子目前的居住者吴某国(香港居民)昨天接受采访时并不认同房子是公房。他透露,8月26日广州市中院对此案首次开庭后还没有定出下一次开庭时间,他希望诉讼期间不要进行强制拆迁。据吴某国描述,房子所在地块解放前属于一个潘姓的地主,该地曾被日本侵略者炸平。马来西亚归国华侨吴某国的母亲在1939年用1500个大洋的嫁妆,请马来西亚工匠在废墟上修建了该房屋。地主的后人也默许了吴家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个曲折的过程,吴家并没有该地的地契和房契。而在1958年,房子被合作社收去,吴家成了房子的租户。

“我妈90岁的妹妹现在凭记忆,帮我们在马来西亚寻找当年修房子的人。希望有人能证明房子是我们的。”吴某国表示,由于事隔半个世纪,寻访的难度非常大。他也对要价330万元一说含糊其词,表示下一步要再请评估公司进行估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3 显示全部楼层
ericxian 发表于 2009-9-10 10: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睇过
今日一线都厚得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最爱太阳 发表于 2009-9-10 12: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妈90岁的妹妹现在凭记忆,帮我们在马来西亚寻找当年修房子的人。希望有人能证明房子是我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失魂鱼 发表于 2009-9-25 14: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56_103:}真系唔得佢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新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