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把握新机遇 激发新动力

[复制链接]
warney 发表于 2016-6-16 13: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天的增城正散发着勃勃生机。

   产业园区内,智能生产线上机器轰鸣,各种机器人在有序地忙碌。以广汽本田增城工厂、北汽集团华南生产基地为代表,对接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正在这里迅猛崛起。以穗莞深城际轨道、广汕铁路、广州地铁和广深铁路、高速公路为依托的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正在这里迅速形成。增江河畔,景观绿道鸟语花香、赏心悦目,骑行爱好者结伴骑行,感受春天气息。

   广州东部交通枢纽、现代产业新区、绿色生态文化之城和宜居宜业幸福之城……这就是生机勃发的增城。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市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相得益彰,正在广州这座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东部积蓄着发展的能量。放眼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的全新产业浪潮,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增城以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和创新驱动的新思维,奋力塑造新的发展优势,一系列产业新平台、新布局正在不断诞生。 ●南方日报记者 郑佳欣 见习记者 王诗琪

   智能装备制造和新兴产业集聚

   虽然是生产家具,索菲亚却是一家高新科技企业。位于增城永宁的生产车间里,全亚洲首条定制衣柜企业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索菲亚平均每天处理9000个图纸订单,一天要生产45万件完全不一样的板件——每一个板都有不同的纹路,板上的孔要打在不同的位置上……一天索菲亚要生成450万字段不同的数据,精准分配到不同车间、不同的生产线、不同的设备。

   “索菲亚从传统的衣柜制造企业转型成为一个信息化、大工业化的公司,我们每天来源于客户的数据流非常庞大,达到了国内工业制造领域一流企业的水平,让专业人员特别惊讶。”索菲亚相关负责人说。

   索菲亚家具通过新技术重塑生产流程,让传统产业的核心得以在新技术的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正是增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典型样本。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依托完备的产业链及不断的技术创新,广州制造业正从简单的生产加工向更快、更智能、更柔软的先进制造业转变。《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明确提出,广州将优化智能制造产业布局,以广州开发区、增城区、云埔工业区(黄埔)等三区为轴心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智能服务”产业基地。

   在增城区,依托广州国家级增城开发区产业平台,工程机械、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设备、通用设备、大型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集聚涌入。

   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产业的智能升级之路备受关注。去年下半年投产的广汽本田增城第三工厂,创造性地在各生产工艺导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将总体工艺制造水平提升到“智造”水准,人员效率与增城工厂相比提升了29%。智慧化工厂正在变革着广州汽车产业的生产方式。

   增城开发区已集群化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通过“互联网+”加快向智能制造升级转变。区内某知名注塑机械企业负责人说,他们的智能工厂已经可以实现自感知、自诊断、自适应、自决策,通过云平台为客户提供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客户行为分析、营销策略分析等增值服务。目前,该企业的注塑成型智能装备产品已经远销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越来越多的增城制造企业率先加速智能转型突围,从痛点中发现新商机。紧紧把握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加快智能制造的发展,增城正在拉开由“数量”向“质量”的产业转型大幕。

   最近,增城区提出要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突出重点、错位发展、联动发展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增城空间大、区位好等优势,以增城开发区为核心平台,聚焦先进制造业,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和竞争力。

   刚刚通过的增城“十三五”规划明确,增城将积极对接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着力引进一批有知名品牌、带动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发展。同时,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推动重点制造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促进传统工业向中高端迈进。

   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增城正在主动担起探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先锋角色,积蓄着加快发展的澎湃能量。

   打造华人华侨高端产业集聚区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丹为了将目前国际上最为前沿的石墨烯项目落地“侨梦苑”,一来到增城,便深入周边工厂,考察产业,寻求合作。从2006年开始,李丹已经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基于石墨烯的软材料研究,是该研究方向的开拓者和国际权威,带领团队已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具有特异功能的石墨烯宏观材料。

   优越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高起点的“侨智计划”,让李丹及其团队最终将其成果落户广州增城开发区侨梦苑,双方签订了“中澳石墨烯超级电容联合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合作协议。李丹表示,落地“侨梦苑”,既有当地政府的高度支持,也有产业升级换代的需求。而且增城产业基础雄厚,目前正是石墨烯进行产业化的关键时期,这是个很好的机遇。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全面实施的时代背景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浪潮中,在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热情高涨之际,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批准成立的,选址于广州国家级增城开发区的国家级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和海归人才、海外高端人才聚集区——“侨梦苑”于2015年12月22日正式揭牌。这是国侨办支持广州的第一个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平台,也是广州鼓励“双创”的示范区。

   越来越多像李丹这样的华侨华人把创新创业的落脚点放在“侨梦苑”,放在广州国家级增城开发区。作为广州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广州国家级增城开发区是广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增城经济技术既享有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优惠,又有广州市辖区的行政审批权限,可享受广州同城化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和服务。

   为加速华侨华人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交易,“侨梦苑”将打造全球华侨华人技术成果交易与展示平台,形成立足华南、辐射全球的全球性华侨华人科技成果交易与配置中心。在这里,华侨华人可以尽情展示引以为傲的技术成果,可以获得从确权登记、评估辅导到交易撮合等全链条服务,可以实现跨境技术、项目、公司的并购交易。同时,“侨梦苑”将吸引广州交易所、广州股权交易中心等金融机构入驻,为中小创新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积极筹建以“侨梦苑”中小创新型科技企业为主的“侨创板”。

   为吸引高精尖华侨华人精英落户“侨梦苑”,“侨梦苑”启动了“1+5”系列政策措施,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创造创新创业条件、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广州市更是设立“华侨创新创业引导基金”,首期投入10亿元,与增城资产管理规模已达100亿元人民币的南粤基金双拳合力,将为重点企业与产业发展奠定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所谓“1+5”系列政策措施,“1”是指《广州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推进“侨梦苑”建设的实施意见》,“5”为涵盖“侨智计划”、“一带一路”创新桥、创新驿站、国际众创空间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文件。其中,“侨智计划”重点面向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熟悉国际市场运作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其提供极具竞争力的创业扶持。

   依托广州国家级增城开发区、国家侨梦苑、广州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增城还计划打造基金小镇,建立以股权投资基金为主体,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以及互联网金融等创新型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打造金融创新示范区。按照规划,基金小镇将通过金融产业发展,带动广州市及周边创新创业联动,形成“基金小镇+财富聚集区”两个中心,发挥“融资+融智”经营特色,打造珠三角地区特色金融服务业集聚高地。

   增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国家级增城开发区将以加快推进“侨梦苑”建设为契机,致力于全方位向全球华侨华人引资、引技、引智,积极建设集研究、孵化、开发和生产于一体的发展载体,全力打造充满活力、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生态引领 绿色增城宜居宜业

   走进位于增城北部的派潭镇,山高林密,空气清新。秀丽的白水寨青山如黛,瀑布醉人,不少游客携同亲朋沿海船木栈道徐徐而步,在潺潺流水相伴下登高抒怀。

   今年1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公布了第3批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示范名单,增城派潭镇榜上有名,成为本批次广东省内唯一入选的镇。派潭镇继获得2009年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镇、2014年全国重点镇、2015年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镇技术评估后,再一次将“国字号”荣誉称号收入囊中。

   依托美好的生态环境,增城高滩健康小镇的建设规划正在这里迅速铺开。这里拟引进一批高端医疗机构和现代健康管理企业与即将扩容的锦绣香江健康山谷构建健康产业主体,将打造珠三角地区高端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和“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华南示范区。

   在广州城市发展的大战略、大格局中,增城依托产业及区位优势,奠定了广州东拓“桥头堡”和发展主引擎的优势地位。而素有“广州后花园”美誉的增城,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生态。广州市委、市政府赋予了增城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市的新定位,并且将增城开发区作为广州三个发展主引擎之一,为增城转型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从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市的定位出发,增城营造干净整洁城乡环境,突出标准化、精细化、品质化,把干净整洁的城乡环境作为增强吸引力、竞争力和提高市民满意度的重要抓手。

   增城正在扎实推进城镇组团之间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建设多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提升城镇组团的要素集聚力、产业支撑力和人口承载力,支撑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市扩容提质。

   增城区林业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增城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5.88%,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50.3%,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58平方米,各项生态指标均超过了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标准。

   增城的“十三五”规划更是描绘出这样的绿色图景:到2020年增城区森林覆盖率达56%以上,总开发强度控制在17%内,展望2030年,增城区基本生态控制线面积比重达49%左右,总开发强度控制在20%以内,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低碳。

   依托增城的生态环境,现代都市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业乃至总部经济正在迎来一场全新的发展机遇。

   提高生活配套设施的便利化、品质化和人性化,营造产业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城市氛围,增城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到这里寻找梦想。

   增城设区之后,交通的便利令社会关注未来增城楼市的发展。在一体化的过程中,增城的价格和品质优势更加明显,增城现在的房价仅为黄埔的一半左右,楼市成交量却一直高居广州全市前列。

   现代化的绿色增城正在构筑起一个以“人”为纽带的“价值共同体”。在这座城市里,人、产业、城市深度融合,正在演绎新的发展故事。

   东部门户启未来

   广州东部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加快建设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到了广州的两项“国际化”任务: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提升超大城市国际化水平。

   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上,广州朝着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等目标前进,打造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枢纽,成为高端要素的吸附器和辐射源。

   伴随着国际交通枢纽的建设,作为广州东部门户的增城正在打开一扇连接全国、对接世界的大门。

   呼啸而至的高铁,加速着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落地增城的广州东部综合交通枢纽中心,让人们看到增城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东部交通枢纽将作为广州中心腹地和东部门户辐射东莞、深圳及整个珠三角区域,未来价值不可估量。

   多条轨道交通汇聚,将在这里迸发出强大的要素凝聚力。广州地铁13号、16号、21号、23号线在此纵横交错,穗莞深城际轨道一头连着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一头连着深圳机场,30余分钟的车程,让增城开发区一下坐拥两大空港资源。广汕高铁(广州-汕尾)广州总站将设在增城开发区,将长三角经济圈与珠三角经济圈连成一体。广州铁路枢纽东北货运外绕线的建设,将实现不远的未来从“一带一路”亚欧国家开来的国际班列在增城火车站-广州新东站停靠。


   增城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广汕铁路实现广州市辐射惠州、汕头等粤东地区的战略目标;通过穗莞深城际形成广州与东莞、深圳等城市的“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通过京九客专(广河客专)实现广州地区与华东地区的互联,以此巩固广州在华南、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主要交通枢纽地位。以国铁新塘站与增城火车站相结合形成“广州东部大交通枢纽中心”,构筑起一个广州市城市功能外拓的战略要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广州对外“东大门”。

   增城开出今年的交通建设清单:推动广汕铁路及新塘站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争取京九客专支线引入增城火车站。努力争取广惠高速西延线今年建成通车,新派高速全面启动前期工作,做好北三环二期、花莞高速相关工作。资料显示,广惠高速西延长线全长11.3公里,将衔接华南快速路、广河高速、广惠高速、东二环,并且打通增城市区直达广州中心城区的高快速通道,增城市民将可在30分钟内直达广州中心城区。

   沿着交通路网,产业、金融、科技、人才要素汇聚,市场活力将被最大程度激发。站在珠三角黄金走廊和广州东部门户上的增城,“聚变”而释放的新红利正在显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1 显示全部楼层
w420493882 发表于 2016-7-19 13: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s:1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新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