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一家机构组织了一批退休老干部到增城游览,委托我这个增城通帮忙安排一下。计划是早上找个荔枝场吃下荔枝,中午食个农家菜,下午我建议他们去增城一个水培蔬菜基地参观。之前有带小孩到那边看过,觉得这个地方对于着重养生的老人来说应该不错,过去走走,有兴趣也可以买点水培蔬菜或者成为会员什么的以后直接跟那边买。因为之前过去都是不收费的形式,主要也是推广下产品我们也愿意花多点钱买一点。今天找到了那边的联系方式打电话过去咨询了一下,接电话的是一位女士,首先查家宅一样问:你是哪里的?什么人要过来?几多人?什么年龄?做什么的?什么单位的......然后话要收15元一个人的门票,走的时候可以拿一份蔬菜。我觉得挺出奇的,不是卖蔬菜的企业吗?居然过去听产品介绍都要收门票?然后我还没说完,那边就插嘴:“我明白你的意思,但现在的老人家都很不自觉的,参观的时候可能会偷我们的菜或者拔掉我们的菜,我们这不是普通蔬菜是水培的,好贵的!”然后我表示疑惑:“我们去其他蔬菜基地参观也没收过门票的阿,不是你们推销产品我们觉得好就成为会员以后购买你们产品这样的吗?”那边又不等我说完就话:“你那边又不是什么客人,首先老人家舍得出钱买这些比市面贵的菜吗?他们会用电脑会手机下单吗?电脑都不会用以后想在线买都买不到的。”
天啊~~~什么人来的呀,现在种菜的都这么牛了吗?估计这个品牌很难扎根在百姓心中,企业产品固然重要,但企业文化,对客户的态度同样重要的吧。用得着这样说话吗?如果她说:团队参观,蔬菜未免损耗,公司要求要收回一部分的成本费用和接待费用。这样的语言和表达不会更容易被人接受吗?现在的接待员都不用培训上岗的吗?第一次过去是孩子同学家长组织我们的家庭活动,可能哪位家长认识那边的领导吧全程受到了比较好的服务,回来之后我都经常宣传哪里的蔬菜健康,环境不错,也推介了很多朋友网上购买他们的蔬菜,才因此促成了这次的参观。好吧,算我傻,以后我也不会再买这里的蔬菜了,参观计划既然定了不好改,也罢。但我会跟当天参观的“不差钱”的老干部们说:“水培蔬菜嘛,听着宣传好像不错,但自古就有落叶归根,土生土长等说法,人啊,都是要接地气的,水培蔬菜好不好就见仁见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