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与倒卖胎盘的男子

黑衣眼睛男取来的胎盘
东亚经贸新闻8月4日报道 一块本该属于产妇所有的胎盘,竟从医院里流出被人秘密倒卖。
交易在长春市妇产医院大厅内完成,交易过程中医院人员并没有现身,神秘中间人独自到医院楼上取货。记者拿到的胎盘包装袋上有“胡** 产三”字样的标签,而记者调查证实胡**就是在长春市妇产医院生产的。
7月下旬,记者通过调查,揭开了长春倒卖人体胎盘的黑幕。
接头十分神秘
中间人“帮忙”
医护人员不露面
整个交易链条被胎盘贩子布置得很严谨,在见面前,中间人曾几次发问:“哥们,你不是记者吧?”
“得预定 还得批条子”
7月25日11时许,一个网名为“危险”的男子(以下直接简称“危险”)进入记者视线,他是主动搭讪要帮记者找胎盘的。这也是记者在前期调查胎盘线索3天期间,第一回跟长春贩卖胎盘的贩子接轨。此前的几个胎盘贩子,虽然在电话中或者网络里声称手里“有货”,但是贩子都不是本地人,称只能在外地往长春发“干货”(烘干后的胎盘)。至于质量能否保证或者是否是骗局,记者不得而知。
“危险”告诉记者他曾帮人弄到过胎盘,“现在没有熟人医院根本不敢卖,所以得找人疏通关系。我在那买过,要找人,新鲜的和粉的都是200元一个。”“危险”说之所以有人买胎盘粉,是因为对吃新鲜胎盘打怵。
“他们好像都是预定,说还得批条子。”“危险”告诉记者,“这个不让卖......提前2-3天预定。不信你问问哪个医院敢公开卖胎盘?”
200一个 ,没提中介费
“危险”还告诉记者,因为买卖胎盘违法,所以必须小心谨慎,而为了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绝对不能让买家跟医院的人见面。“你给他(医护人员)钱吧,200一个,我不要(中介费)。”
两次接触后,“危险”渐渐放松了警惕,他跟记者约定争取在三天内给记者找到“鲜货”(就都是刚生产下来的胎盘)。
三问“你不是记者吧”
在与“危险”达成交易细节后,“危险”在网络上消失一天。而此时,记者也开始排查与他说话的细节,因为此前他已经两次质问记者:“你不是记者吧?”
26日15时许,记者的QQ收到一个离线消息,显示的是“危险”当日上午10时多给记者发来的数条消息,但都是一个意思:需要记者马上联系他交易。当日15时40分许,记者电话联系了“危险”,他电话里再次发问:“哥们,你真不是记者吧?”
在电话里他说已经和医院的人联系好了,刚刚下来一个男孩胎盘。“东西那边已经准备好了,现在要是取的话,就不放冰箱里了。”“危险”突然提出交易让记者措手不及。
交货一波三折
两次更改交易时间
不断反侦察记者
两次跟“危险”接触后,他承诺可以在7月28日前给记者弄到胎盘,后来事实验证,从一开始他就一直在反侦察记者,交易时间被“危险”故意两次更改......
中间人露面了
按照事先约定,本报报道组成员将兵分两路赶到现场,一组直接接触“危险”,与他在医院大厅内交易;另一组暗中跟踪“危险”与医护人员交易。
就在记者电话联系“危险”告诉他有人去跟他接头时,他突然改变交易时间,称要19时后交易,并以电话没电为由,索要交易记者的电话号码。记者将接头记者的电话告诉“危险”后,他又告诉记者电话没问题了,并改回原来的交易时间,告诉记者18时在长春市妇产医院门诊等他。
17时30分许,两组记者提前到达门诊。此时,门诊内患者寥寥无几,两组记者同时发现一个“黑衣眼镜男”在大厅内若无其事地徘徊(事后证实他就是“危险”,也是第一个出现在记者视线中的胎盘贩卖网络可疑人之一)。而他为什么提前半小时就出现在大厅内呢?
事实证明,当时确是记者和胎盘贩子互相监视对方。记者一共四人在现场,而根据观察判断,胎盘贩子也至少有三人在现场。
对50元中介费表示不满
17时53分前后,“黑衣眼镜男”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已经到了门诊的电梯旁,希望接头人与他见面。
双方在电梯口见面后,“黑衣眼镜男”独自去取货。大约10分钟后,“黑衣眼镜男”回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塑料袋,手提的塑料袋离身体很远,好像很怕沾到身上。
“黑衣眼镜男”称:“东西在这呢。”接头记者之后用手摸了一下,发现东西软软的,凉凉的。
然后接头记者拿出了250元钱,告诉他200元是货钱,50元作为酬谢金。“黑衣眼镜男”认为应该是200元中介费,但随后又说:“50就50吧,为了这点钱犯不上。”
胎盘贩子网络
至少有3个人
从进入医院到离开,两组记者经历整个交易过程约25分钟左右,共发现胎盘贩子网络至少3个可疑人物。
人物1:“黑衣眼镜男”——“危险”
事实上只有他出面完成交易过程。
人物2:“白背心短裤男”
17时41分,一穿白背心短裤的中年男子,年龄大概45岁-50岁之间,在门口附近的椅子上坐着,偷偷注视着进入医院大厅的每一个人。17时46分,他又转到接头记者的斜后方。 18时左右,在“黑衣眼镜男”取货时,他再次来到接头记者身前,停留片刻后自东向西走过。后来另一组暗中记者也发现“白背心短裤男”,他正好出现在“黑衣眼镜男”上楼等电梯的位置,不停张望,像是放风。
人物3:“蓝裙女”
接头记者等“黑衣眼镜男”时,电梯下出现一名年轻女子,穿蓝色裙子,一手拿饮料瓶,一手拿纸兜。正好坐在了接头记者所在长椅的右侧长椅上,她一直偷偷注视着记者,并用手机发信息。直到交易结束她才离开。
真从这家医院
流出来的吗?
交易完成后,记者打开黑色塑料袋,一个胎盘血淋淋地摆在面前,令人不寒而栗。虽然记者没能看到中间人和医院人员的交易过程,但这个胎盘的外包装暴露了重要线索......
包装袋上有产妇姓名
之前在与“危险”谈判时,他告诉记者医院的管理流程很规范,卖出胎盘要领导签字,还要用一天时间做12项检查。
但当记者打开黑色塑料袋后,并没有发现检查报告。只有一个“麻醉包装袋”里面包着一个裸露的胎盘,“麻醉包装袋”上有产妇身份:胡**,产三。
护士证实该产妇确在该院住院
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这意味着这个从医院内流出的胎盘,很可能就是该医院产三疗区胡**的,事实会是这样吗?
当晚20时10分许,记者在长春市妇产医院产三疗区发现了胡**的信息。一名护士证实胡**确实在该医院产三疗区902病房。
产妇家属称当时没要胎盘
在记者随后的采访中,胡**的家属告诉记者,因为听别的产妇说生产后要花钱买回自己的胎盘,所以放弃了胎盘,至于去向也没做了解。
记者:你家的(产妇)贵姓?
胡家属:姓胡
记者:是胡**吗?
胡家属:对。
记者:咋没要胎盘呢?
胡家属:别人说要那玩意得花钱。
记者注意到,胡**档案显示她22日在医院生产,为何“危险”说成是“刚下来特意留的”,而且记者第一次联系他时就已经是24日,中间人为何当时没直接给记者胎盘,反倒拖延两天,意图不言自明。
(本文来源:东亚经贸新闻 作者: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