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人饮茶聊天,友人满脸自豪地谈起为读初中的孩子送汤水,为孩子付出很多,为了孩子在校能得到关照、重视,连负责宿管的都“打点”了。
与友人同是生于七十年代初,那时候的日子是艰苦的,物质是贫乏的,那时候父母收入不多,除了能应付日常最简单的开支,几乎没有剩余,买猪肉要肉票,每月能吃上一次肉已经很高兴,更别谈什么鸡汤了。
朋友,你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吃咸菜的日子吗?那时候读书住校,会带一些父母腌好的咸菜,接过几张零钱,扛上一袋大米,这就是一周的伙食,家里经济困难,经常是身无分文地回校,偶然也会带上两三个土鸡蛋,算是加菜补充营养了,当时用的是铝制的方形饮盒,饭盒上刻有名字,上课前把米淘净加水放到伙房蒸架上,条件好的同学会加一条腊肠或鸡蛋,饭盒、腊肠、鸡蛋被偷是经常的事。
那些日子过得紧巴巴,穷咣当,物质缺乏但精神充实,令人怀念的咸菜,它除了美味,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人坚强、独立,孩子的生活太优越未必是好事,适当的逆境、困难和吃苦更能让孩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