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增城旅游业发展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游客数量增长较大,旅游产业收入激增。据增城旅游发展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增城旅游经济实现持续增长,旅游接待人数1998.26万人次,旅游收入63.0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88%、19.63%;在全省2014年度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市)评选中,与从化并列第一。
7月8日,在十三五规划紧张编制之际,本报就”十三五“期间增城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专访了增城区旅游发展中心主任史寿山。
目标:以旅游大项目拉动发展
“增城的旅游资源是比较分散的、零碎的、孤立的、小体量的旅游资源,如果旅游景观多数停留在单一景点层面,游客很难久待,这就影响了旅游产业链的壮大和完善。”史寿山表示,全区域旅游化的理念是增城的特色,在十三五规划期间,也必须继续秉持这种理念,采取旅游“面、线、点”相结合的发展举措,推进旅游业与“三农”、经贸、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从而进一步壮大旅游产业。
“十三五”期间,增城旅游的一个目标定位是,到了2020年,增城旅游接待人数要超过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250亿元,确立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服务业的龙头地位。“未来五年,将用旅游大项目带动发展,积极开展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何仙姑景区、湖心岛景区等景区的优化提升创A工作。力图将增城打造为具有全国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和国际生态旅游名城市。”
史寿山介绍,增城旅游目前有“三个80%”,一个是“80%的游客来自珠三角,80%是自驾车游客,80%的线路是一日游”,增城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因此,在大旅游大项目的基础上,还要大力策划和推广增城“一、二、三日游”线路,广泛发动旅行社、自驾游和自行车运动协会等开展推广体验活动,同时加强智慧旅游工作,大力做好广州增城旅游官网、微信平台及万家旅舍微信的推广工作等等。
建议:加大招商引资和人才培养力度
旅游业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高收益的产业,资金不足是现在增城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史寿山介绍,目前发展增城旅游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招商引资,一种是本地民营企业投资。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基础,投资可以提高接待能力,改善与旅游相配套的各类设施等。资金是景区做大做强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十三五”期间,要大力招商引进旅游景区经营投资的主体。
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外,史寿山还指出,旅游用地制约性突出也是增城旅游发展存在的难题。他认为,加强协调或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例如在农保用地不能征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与农民协商暂时租用作为活动场地的方法。”
此外,史寿山还提出,发展增城的旅游产业,还需要在引进培育优秀旅游人才等支持政策方面做好文章。
广州日报社区报增城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