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早![太阳]读报时间
1、外媒--对中国的股市恐慌来源于对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未知;
2、全球--富翁昨夜损失942亿美元中国区损失位居第二;
3、大众--在华工厂减少工作日传部分主力车型减产20%;
4、A股--破净潮卷土重来23只股破净银行成“重灾区”;
5、企业--雨润内外交困:商票无法兑现以火腿肠抵债;
6、苹果--计划将为iPhone6s举办史上最大规模发布会;
7、高盛--不要过分关注中国经济疲软不用担心全球经济崩溃;
8、香港--银行间离岸人民币存款利率飙升至创纪录高点;
9、联盟--万科和链家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入局家装行业;
10、报告--中国局部地区金融风险形势已十分严峻;
11、(周三早!他人的反馈是一面镜子, 角度或许不同, 给出的反馈有好有坏,但你才是决定自我成长的关键因素。如果你下定决心要从批评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那么无人能阻止你! 早安培训人,共勉~[太阳][玫瑰][爱情][胜利])
接受反馈为何如此困难?因为这个过程触发了人的两种核心需求之间的紧张关系:学习与成长的需求和被他人接受的需求。因此,即使一个听上去无伤大雅的建议也能让听者感到愤怒、焦虑、被亏待或受到威胁。 接受反馈是一个对信息分类和过滤的过程。以下六步能防止你把有用的反馈扔进垃圾箱,或盲目地接受所有的反馈:
1. 认清你的模式
我们从小到大都在接收各种各样的反馈,因此,你一定有属于自己的特定反应模式。
2. 区分“事”与“人”
如果反馈正确,建议合情合理,那么理论上是谁提供反馈并不重要。但事实并非如此。为防止这种短路,你需要学习将事与人分开,再分别作思考。
3.将信息归为辅导型反馈
当内心存疑时,人们往往会朝最坏的方向想,连他人善意的辅导也当成批评。所以,只要可能,你需要学习把反馈看成一种从新视角下得出的建议,而不是别人对你以往表现的控诉。
4.分析反馈内容
通常,我们无法立即判断反馈是否正确或有帮助。当你不再火急火燎地做判断,而愿意花时间思考反馈的深层原因和意义,那么无论是否接受反馈,你都能就最好的做法与对方展开深层的探讨。
5.主动出击,一次问一点
如果是主动征求而来的反馈,这些信息通常不易引发你的情绪。不要使用宏观、指向不清的问题,例如“你对我有什么反馈吗”,而要向同事、领导和直接下属询问,“你认为是我做的哪一件事(或哪件我没做的事)导致我止步不前”?对方可能会告诉你他们头脑中最先想到的事,或他们最为看重的部分。
6. 进行小规模实验
在你努力征求反馈并试图理解反馈内容后,可能仍然不易辨清哪些反馈对你有益,哪些没有。我们的建议是,你可以设计一些小试验进行测试。虽然你可能不确信某项建议是否可行,但如果尝试的风险小于可能获得的收益,那就值得一试。
(节选自《哈佛商业评论》/希拉·赫恩)
汇学拓展 http://www.aihuixu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