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现存最古老,最完整,客家围拢屋!

  [复制链接]
大个仔 发表于 2014-9-24 18: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光布村客家围垄屋,位于增城市福和镇坳头岗埔村,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只可惜年久失修,全靠一些木桩抵住,不然就会倒塌。旁边屋的阿姨说,以前全村的人都住这围垄屋,现在经济好都搬出去了,只有两户人家还在这里。在周边找了半天都没找到一个最高点,后来到旁边阿姨家的顶楼拍了张不算全的全景。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附上有关简介

位于增城市中新镇福和片区坳光布村客家围垄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通宽38.8米,通深36.2米,面积1454.56平方米。

光布村客家围垄屋平面呈半月形,建筑在0.40~0.80米高的台基上,围垄四周外墙有1.5米高的椿墙,椿墙上建起了约30米高的泥砖墙。整座围垄屋的中间部分为二进深的祠堂,通宽17.60米,深18.70米。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两边有衬祠,依次分隔出明间、次间、梢间和尽间。硬山顶,瓦面,船形正脊,人字形封火山墙,檐下有两柱。天井两侧设庑,分别隔为四小室,外庑顶高大,与两前进自然屋顶融接一体,观似蝶形,仅檐下一部分成廊。二进形制与一进略同,而明间则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设堂位拜祖,后面是厅,两边有侧门敞通前后,并又经后门出往祠堂外的鹅卵石铺砌的半月形空地上。祠堂的外边是23间之多的扇形环屋带。屋带以后面正中部分为最高,顶有龙船脊饰延伸向两边稍低,屋带两边均无脊饰直到环绕至祠堂正面成一大平面,转砌成锅耳封火山墙作边墻,傲然耸立。山墙与祠堂头进之间有屋顶飞跨接连,俨然一体,下辟边门。

围垄屋外平地左右各有一对旗杆夹,平地前面原是一个与围垄屋同一大小的半月形池塘,富有创意。据村史记载,其家族由陈如蓝率领自兴梅焦岭迁至此地,建屋而居,前后320年有余,这是增城独一无二的小围垄屋。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50 显示全部楼层
MAH 发表于 2014-9-24 19: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算不算文物[s:1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个仔 发表于 2014-9-24 19: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雪无声 发表于 2014-9-24 19:02
算不算文物

貌似门口,系树立做个文物牌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游魂 发表于 2014-9-24 19: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甘既情况,唔大修既话,都撑唔几年就会倒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AH 发表于 2014-9-24 19: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个仔 发表于 2014-9-24 19:06
貌似门口,系树立做个文物牌子。

仲边有人理[s:1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天然之水 发表于 2014-9-24 19: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图是客家的    下图可能不是客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好Q烦 发表于 2014-9-24 20: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果浪拔也有这样的村,政府也订了一个文物保护的牌,但是就没有去修理,日久了,风雨多就想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鹏仔 发表于 2014-9-24 20: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人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蜡笔小新 发表于 2014-9-24 21: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然之水 发表于 2014-9-24 19:21
上图是客家的    下图可能不是客家的

你去过未?
D图都系同一个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天然之水 发表于 2014-9-24 21: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蜡笔小新 发表于 2014-9-24 21:00
你去过未?
D图都系同一个地方

派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友好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