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境村今年的“摆七姐”。
农历七月初七,民间称为七夕,又称“乞巧节”、“七姐诞”,始于汉代,源自民间“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现在被视为中国情人节。在仙村镇下境村,每年都会在农历七月初六晚举办“七姐诞”活动,妇女的巧手妙思在“摆七姐”中得以充分体现。
“摆七姐”是“七姐诞”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下境村“摆七姐”的传统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具有浓郁的传统民俗特色。妇女们先用彩纸、泡沫、布料、谷粒、红枣等制作成花朵、器皿、人物等各种精美细致的手工艺品。七月初六晚,妇女们就会将这些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摆在村里四帅府的贡案台上,供人们参观欣赏,这就是“摆七姐”。
前日,记者特别来到下境村四帅府,率先目睹今年的“摆七姐”。一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缀满各色珠子的精致牌坊。牌坊正前摆着八双小巧的绣花鞋,用来迎接仙人,两座狮子和玲珑宝塔作点缀。牌坊两侧则各摆着一堆红枣和谷物,寓意丰收。穿过牌坊,便能看到各色身穿古代衣裳的人物塑像。穿过这些人物塑像再往里看,缀满彩灯的鹊桥便映入眼帘。桥的两端,牛郎和织女深情凝望。
在贡案台的左上角,一座“新房”非常引人注目。这是驸马爷的“新居”。原来在宋朝,下境村出了一个名叫列之杰的驸马爷。这座两层“新房”就是做给驸马爷的。除了驸马爷的“新居”,在贡案台的右边,牛郎的“新居”与“旧居”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们想着,现在日子好了,牛郎也应该住上更好的‘房子’。所以我们就把牛郎的‘新居’也做了出来,这也是寓意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下境村的巧姐郭惠娟解释说。
据介绍,这一桌“摆七姐”出自下境村列玉娥、陈玉金、郭惠娟等7位巧姐之手,从农历六月开始制作,共花费了1个多月的时间。增城日报
温馨提示
今年下境村的“七姐诞”活动将于农历七月初六(8月1日)19时举行。
自驾车线路:荔城—荔新公路—仙村大道—下境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