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努力奔跑 于 2014-2-14 23:23 编辑
增城的某些村庄“年例”(俗称:做景、做会、睇会)又开锣啦
今天农历正月十五又是广州增城市辖区内的一些村庄(朱村街山田村、丹邱大岗村自然村;荔城街廖村;小楼镇庙潭古远村;中新镇山美村等等)举行一年一度的“年例”(俗称:做景、做会、睇会、做棚)的日子。
当天,上述的村庄里每户人家均大排延席宴请宾客,存在各家攀比、铺张浪费的行为,举例子如:甲家当天午晚共宴请设酒席20席,按每席500元的消费标准计,甲家当天一天就消费了10000元用于宴请宾客。按当地农村的收入水平,村民平时工作需要付出多少时间多少汗水才能有这10000元的收入?且当天还会因为车水马龙(人多车多)导致交通严重堵塞、交通事故多的情况,结果是累苦了交警同志们。
一年一度的“年例”(俗称:做景、做会、睇会)的日子在增城市辖区范围内许多村庄均存在,多数是从春节正月初六开始至中秋节当天,如正月初六、正月十五、二月初九、二月十二、二月十三、二月十五、四月初八、八月十五等等,一般以农历计,二月居多。
古代因交通、通讯不方便,亲友间较少来往,故定下年例这种风俗,为的是希望亲友间相聚。但现在无论交通、通讯都非常方便,亲友间已经常有相聚,“年例”反而成了村庄里面各家各户攀比、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
自从2013年中央提倡“节俭之风”,勤俭节约就像一股势不可挡的强风刮向全国各地,百姓、党员干部兴起“节俭”风格。这样的改革,这样的转变,让国人重新捡起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让国家也少了一份“经济重担”,一举多得,何乐不为。“勿以俭小而不为,勿以奢小而为之”,只要节俭从点滴做起,积少成多,坚持不懈,奢侈浮浅必定会被人遗弃,节俭必定会成为一种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我国在长期的建设和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节俭才能兴邦定国。
为何这种“年例”的风气至今没有得到制止?是否与中央提倡的“节俭之风”唱反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