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电筒去捉蝉回家把它炸了吃

[复制链接]
悠长假期 发表于 2007-6-7 13: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广州日报作者:李立志
▲曲爷爷的孙子正津津有味地吃炸蝉。
  ■ 文/图 记者李立志 实习生邹捷   炸得焦黄焦黄的,清香酥脆——知道这是在讲什么美食吗?蝉,俗称知了!记者昨日采访发现,眼下在广州城里城外叫得正欢的蝉正成为广州人今夏的美味,在雨后夜晚,在一些树木较多的小区,就能看到不少打着手电筒,在树底下捉蝉。生物专家也说,蝉的确是一种高蛋白质的昆虫,营养丰富,蝉衣还是一种名贵药材,但吃时一定要注意卫生,有蛋白质过敏史的人要特别小心。

  都市一景:
  雨后傍晚蹲在树下卖力找蝉
  以往听到蝉的叫声,难免让人心烦意乱。不过在广州大道北白云山脚下一些树木较多的小区楼盘里,蝉却成为居民的热门话题,每到雨后的傍晚,不少人带着手电筒蹲在树下努力寻找蝉的踪影,因为人们发现,蝉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美食。
  昨晚8时左右,在广州大道南方医科大学的公寓区,记者就看到了不少打着手电筒的捉蝉人,曲大爷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告诉记者,五月第一场大雨过后,蝉的幼虫便陆续从洞里钻出来。这时大人小孩都拿着手电筒去树林里捉蝉。在地上捉的是蝉蛹,也就是还没完全变成蝉形状的“蝉宝宝”,它的味道最好, 捉蝉蛹则需要有超凡的眼力,赤日炎炎的天气是不能捉到的,在快下雨时节,折根草棍儿蹲在树下,仔细地在各种洞缝儿辨别出蝉蛹的窝来。它的洞口比火柴棍儿还要小些,隐蔽得很巧妙,要找到洞口是很费工夫的。
  蝉宝宝刚蜕变成蝉时,那叫幼蝉,那时翅膀还没有长成,飞也飞不动,只能趴在树丛低处,只要眼力好,随手都能抓到,这时蝉的味道也挺好,不过幼蝉一般是晚上八九时才出来,过了一夜翅膀就会完全变硬,如果完全变成蝉,飞到了树的高处,要捉到它就要费点工夫了,味道也不太好了,一般也不吃。
  在准备好的小竹枝上绑一个塑料袋,塑料袋最好是深一点。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可以套蝉了。首先要讲究一个“准”字,第二个就是要“快”,将袋口猛地罩向蝉。

  吃蝉花样多:
  整个吃劈开吃 煮煎炸烤都行
  一听到吃蝉,有些人可能觉得难以下咽,无法想象。不过,曲大爷说,蝉可是一道美食。吃蝉名堂好多:整个吃、劈开吃、去尾掐头吃中间,煮着吃、煎着吃、炸着吃、烤着吃,吃法虽然不同但是一样美味可口。不过油炸着吃最美味,将捉来的蝉先用盐水泡几个小时,这样就可以清除掉蝉身上带有的泥土或者细菌,把头、肢、内脏、翅洗干净,油锅烧至四成热,投入蝉炸至金黄色酥脆,在其表面根据口味,放些辣椒粉等,便可食用,一口一只, 香酥可口。
  一位正睁大眼睛捉蝉的女士告诉记者,她专门捉蝉回去给女儿吃。因为幼蝉含蛋白质相当丰富,比牛肉、鸡肉和猪肉的含量都高,另含甲壳素、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蝉的各种有益成分对促进生长发育、体虚患者康复等,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曲大爷说,在北方特别是山东、河南一带,吃蝉是很普遍的事情,每到五六月份,到处都可以见到捉蝉吃蝉的人。

  专家建议:
  蛋白质过敏者不适合吃蝉
  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从事应用昆虫研究的何国锋副教授说,人类食黑蚱蝉)(别名知了、秋蝉、鸣蝉)的历史非常悠久,有些地区的人更以此为美食。每年六七月份,黑蝉幼虫会从树底泥土间钻出来,这些小肉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们多将虫体部分油炸食用,“就跟吃肉是一样的”。
  何教授说,要吃虫必须先了解自身体质,有蛋白质过敏史的市民并不适合吃蝉。同时,何教授提醒,市区内常见的外形大而黑、长有翅膀、会“吱吱”叫的成蝉大多是不宜吃的。
  据统计,世界上有昆虫100多万种,可食用的昆虫有3650余种,我国约有100余种可供食用。昆虫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有些人进食后轻则会皮肤过敏,重则可能会导致休克,因此未经证实可以食用的昆虫是不能随便吃的。中药店里的“蝉蜕”则作药用,可遵医嘱食用。

  小资料
  昆虫蛋白质含量高
  昆虫的蛋白质含量,比牛肉、猪肉、鸡、鱼都要高。例如,干的黄蜂含蛋白质约81%,蜜蜂43%,蝉72%,草蜢70%,蟋蟀65%,稻蝗60.08%,柞蚕蛹52.14%。
  雄蝉干燥全虫为蝉干;虫干燥带菌虫体为蝉花;羽化为成虫时所蜕下的皮壳为蝉蜕。其三者的药用价格较高。
  蝉干:性寒,味甘、咸;有清热镇惊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三叉神经痛。
  蝉花:性寒,味甘;有疏风散热、定惊的作用。可治小儿夜啼、惊痫抽搐、心惊、透疹等。
  蝉蜕:性寒、味甘、咸;具有清热、镇惊安神、宣肺透疹等功能;可治风热头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麻疹未透、小儿惊风、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风疹瘙痒、疔疮肿毒等。现代医学认为,蝉蜕有抗惊厥和镇静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