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广州增城市仙村镇总体规划(2013-2020年)
审查单位:增城市城乡规划局
公示时间:30天
公示日期:2014年1月22日至2014年2月27日(不含春节法定假日)
公告方式和地点:
网上公告:增城规划在线(http://www.zcupb.gov.cn/)
现场公告:仙村镇人民政府一楼大厅
公告意见反馈方式:
(1)通过增城规划在线(http://www.zcupb.gov.cn/)公众意见栏留言
(2)发送电子邮件到: byzx2030@163.com
(3)信件寄往:增城市荔城街荔兴路9号增城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邮编:511300,联系电话:82667612。
《广州增城市仙村镇总体规划(2013-2020年)》简介
规划前言
1、概况
仙村镇位于珠三角中部、珠江支流东江的北岸,同时处于广佛肇与深莞惠两大都市圈的相交地带,是珠三角城镇群北部的城市功能拓展带与莞深高速公路沿线“城镇——产业”聚合轴的交汇节点, 地处广州东部、增城市南部。南与东莞市中堂镇、高埗镇隔江相望,西与增城市新塘镇、永宁街接壤,东与增城市石滩镇相邻,北与增城市朱村街相接。同时位于广州“东进”方向的主要轴线上,是广州东部产业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
2.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13-2020年
其中近期:2013-2015年;中期:2016-2020年。
3.规划范围
规划区范围为仙村镇行政辖区,面积56.65平方公里。
规划部分
1.发展目标
本次规划确定仙村镇的城镇发展目标为:环保产业基地,魅力生态水城。
环保产业基地:依托广州第六资源热力电厂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发展完善上下游产业类型。并通过园区化建设,引进城市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企业,打造为广州东部环保产业示范基地。
魅力生态水城:依托荔城与新塘城区两大核心的辐射作用,引进优质城市综合体,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充分利用和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引水入城、融城于水,打造极具魅力的现代生态水乡城镇。
2.城市发展定位
(1)穗东环保产业示范基地
(2)穗东运动休闲小镇
(3)东江新区魅力水城
3.城市性质与职能
以旅游业、环保产业为主导,宜居宜游的新兴休闲生态水城。
4.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近期至2015年,控制镇域总人口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万人左右;远期至2020年,控制镇域总人口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万人左右。
(2)用地规模
近期(至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216.43ha,人均建设用地110㎡;
远期(至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834.72ha,人均建设用地97㎡。
(3)城镇化水平
本次规划预测新塘镇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33.79%;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71.15%。
5.规划布局
规划镇域空间结构为“一核,三心,两轴,五区,多点”。
一核:城镇综合服务主中心。
三心:城镇综合服务次中心,即岳湖村、十字滘村、巷头村,作为城镇综合服务次中心。
两轴:镇域空间发展主轴、镇域空间发展次轴。
五区:中部综合服务区、西部商贸区、北部生态产业综合区、东部现代农业区、南部生态旅游区。
多点:各个行政村。
6.村镇体系规划
(1)村镇等级体系规划
形成“1个中心镇区,3个中心村,13个基层村”的三级村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
“中心镇”—— 即仙村镇区,规划期末城镇人口为64606人;
“中心村”—— 即十字滘村、岳湖村、巷头村。 规划至2020将发展成为6000-8000人的村庄。
“基层村”—— 除镇区以及规划作为中心村外的其它行政村,都规划为基层村人口规模为4000人以下/村。
(2)村镇职能体系规划
影响村镇职能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区位条件、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工农业业基础及区域产业结构等,每个村镇都有自己发展的现实条件、潜在条件和限制因素,从而决定了各村镇的职能分工、适宜发展产业以及限制发展产业等。依据各村镇节点发展现状、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前景,本次规划将职能类型分为综合发展型、农旅型、农贸型、农业型,
7.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1)道路网结构
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貌,以网状的形式布局,主干道形成“六横四纵”的路网结构。
“六横”即镇域北部环保路、荔新路、中横路、石新路、石新中路、石新南路;
“四纵”即仙宁路、朱仙路、潮山路、基岗大道。
(2)道路等级
本次规划根据路网的功能,可将路网分为四级:城镇主干道、城镇次干道、城镇支路、村道道路四个等级。
8.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在镇级、中心村、基层村级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一核、三心”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结构。“一核”是指规划的新镇区所形成镇级服务中心。“三心”是指十字滘村中心、巷头村中心、岳湖村中心,即由中心村构成的三大服务中心。
9.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仙村镇依靠原生态湿地和田园,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城镇绿地空间结构以河流、道路、农田、和湿地为网络,将外围的生态绿地有机融入城镇中心区,以“一核两心四廊多点”绿化带为骨架,以自然湿地和农田作为镇区绿化系统的基底,营造城镇绿色开敞空间,为居民提供大面积亲近自然的游憩场所,同时也能有效保护城镇的生态环境,为城镇提供减灾、防灾、避灾的空间。
生态核心:依托位于镇区南侧的原生态鹅桂州湿地,并通过仙村涌、东江与城镇中心区产生互动效应。
绿化核心:依托原有仙村国际高尔夫球场规划的生态休闲旅游核心,以及未来仙村地铁站周边规划的城镇公园,两者分别位于整个镇区的北侧和中心区。
滨水绿化廊道:河涌沿岸生态环境良好,规划在仙村涌和西福河沿岸控制出滨江绿带,作为城镇建设区与生态湿地的隔离带和水源涵养地,同时是充分体验鹅桂州原生态滨江风情的绿道线路。城镇主、次要绿化廊道:沿广深铁路、广惠高速的道路绿化轴,联系西南工业园、城镇中心区、环保工业园和上境村居住片区。结合农田生态景观以及道路绿化隔离带,串联区域性自然生态绿地,并联系南北城镇中心片区,适度缓冲铁路横穿镇域所造成的空间分割。旅游休闲绿化廊道:沿朱仙南北走向道路的绿化轴,联系鹅桂州湿地、新旧镇区和休闲旅游中心,串联仙村主要旅游产业要素,打造充分体验生态休闲旅游和城镇综合服务业的绿化线路。
10.近期规划
根据城镇用地规模预测,至 2015 年,仙村镇近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初步估算应为216.43公顷。
(1)基础设施项目
重点项目包括广州地铁16号线及仙村站、广深四线、花莞高速仙村段、仙村水道升级改造、仙村码头建设等区域级道路和航运水道;完成镇区内包括主干道网建设,构建镇区道路交通骨架。建设包括仙村客运站在内的一批客运站场,同时完善近期建设范围内公交站点、社会停车场、加油站等静态交通设施的建设。
市政设施重点项目包括广州市第六热力电厂、仙村垃圾站、西南五金市场、仙村220kv和110kv变电站及自来水管网、电网建设等,满足近期人口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需求。
(2).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规划镇域公共服务设施形成“镇域-中心村-基层村”的等级系统,镇区公共服务设施形成“镇区-居住区”的等级系统。近期以镇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主,包括高尔夫球场东部新镇政府;镇级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养老院、文体活动中心、商业中心等设施要在近期内建设完成,为仙村镇服务能级的提升提供支撑。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区建设同步进行。
(3)居住项目
积极发展仙村镇房地产业,承接广州市人口外溢,为通勤人口提供居所。重点整合旧镇区居住片区,保留规模较大的居住区,统一风貌和建筑质量;在北部新镇区新建房地产项目。近期建设居住用地为115.49 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为31.36 % 。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整合提升广深铁路南部老镇区居住片区,统一风貌和建筑质量,完善内部配套设施和公共空间建设。整修、改造面积45.04公顷;启动广深铁路以北居住区建设,包括基岗村房地产项目、仙村中心片区商住办公项目等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中心城区现代城镇社区,聚集人气。新建居住区面积为55.42公顷;建设西南工业园内的配套的居住区,面积为15.03公顷。环保工业园近期配套居住通过工厂内职工宿舍解决。
(4)产业项目
仙村镇产业近期发展的目标是初步形成以现代制造业、物流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主导产业体系。近期产业项目用地面积为151.33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41.10%。
(5)绿地景观项目
在仙村镇构建“山-水-城-村”的绿地景观格局的基础上,近期建设以建设镇区核心公园、凸显乡村农野景观特色和打造鹅桂州湿地特色景观为主,保护生态基底,建设南部3条东西向和1条南北向生态景观廊道,建设老镇区内部仙村水道支流滨水休闲绿化廊道,与镇区公园一期形成公园、绿化廊道、山水湿地的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近期建设绿地面积为44.49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为12.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