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发力扩容提质,拟将挂绿湖畔建成“增城的珠江新城”
来自增江河的清澈河水汩汩流入挂绿湖,7至10天后,2.14平方公里的浩淼湖面将形成,挂绿湖也由此超越白云湖、海珠湖等成为广州目前最大的人工湖。
以挂绿湖为支点,增城作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中确定的三个城市副中心之一,正在发力扩容提质,加速广州城市副中心建设。
广州市副市长、增城市委书记欧阳卫民表示,增城将确保目标不变,坚定不移推进广州城市副中心建设,确保工作不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当前各项工作。
1月20日,挂绿湖水利工程开始引水。 南方日报记者 高笑 摄
低洼地变身生态地标
昨日下午,站在罗岗高排渠旁,挖掘机轰鸣作业,拦在增江前的一道土坝被慢慢掘开,清澈的河水涌入宽达数米的水道,沿着700米的水道蜿蜒前行,注入挂绿湖。
增城市水务局负责人表示,春节前挂绿湖要蓄水到6米的正常水位,经罗岗高排渠从增江引水进入挂绿湖,引水量约为600万立方米,以平均引水流量8~10立方米/秒计算,约需7~10天。2.14平方公里的北湖区水面面积将使挂绿湖超越白云湖、海珠湖,成为广州的第一大湖。到今年春节时,市民游客就可以到挂绿湖畔漫步嬉戏,观赏鹭鸟翻飞的美景。
谁能想到,就在数年前,这里还是城市的低洼地和鱼塘,每逢大雨,经常水浸让农民们倍感发愁。2008年12月,广州市发改委批准立项挂绿湖水利工程,水面面积为2300多亩。2011年底,根据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增城作为广州三个城市副中心之一,挂绿湖规划就此进行了升级改造,全面扩容提质。
记者了解到,挂绿湖北湖区引水后,挂绿湖南湖区也将继续开挖,扩建原增塘水库,库容约2000万立方米,水面面积约5平方公里,计划今年汛后动工,2016年完工。
增城还将新开一条运河连接挂绿湖两湖区,真正实现河湖连通。挂绿湖全部建完后,将成为一座具有防洪排涝、备用水源、湿地和气候调节、城市景观等综合功能的生态湖区。
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开启引水入湖大幕的挂绿湖正是这一理念的深刻实践。记者昨日走访挂绿湖,沿途各式亲水平台、小桥、垂钓台错落有致,浅滩处水草茂盛,不时有白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这诗意的画面预示着,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广州城市副中心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2万多村民
变挂绿新城首批居民
位于挂绿湖畔的明星村安置点,一栋栋红白相间的农民公寓已经拔地而起,站在高岗上,可以远眺烟波浩渺的挂绿湖。明星村横岭社村民何石养说,自家房子已经开始内部装修,今年3月可以乔迁新居,“种田种了一辈子都想象不出现在这样的好生活”。
据介绍,挂绿湖水利工程核心区总体规划65平方公里,其中33平方公里重点区域实施全征、全拆、全安置,涉及荔城街、石滩镇9个行政村,总拆迁合作社98个,安置户数达到5800户,涉及总人口约2万多人,截至去年11月,33平方公里重点区域的房屋拆迁已基本完成。
“距离挂绿湖区最近的不是其他项目,而是村民的安置区。”增城市新农村办主任钟汝清介绍,目前根据村民意愿选取了11个安置点,主要布局在挂绿湖周边地区,“将来村民就住在挂绿湖周边,享受无敌湖景,而且还是挂绿湖核心区的核心,将来升值潜力巨大”。
明星村新民社村民林灶新说,自己一家四口原来住着90多平方米的两房,现在搬进了218平方米的两层半别墅,“现在一个人住一间房都还有多”。
除了居住环境的改善,被改变的还有村民们的生活。动迁村民可以选择218平方米的低层联排住宅或280平方米以内的高层公寓,明星村田心社的谭格乐兄弟俩都得到280平方米的新房指标,分成70平方米、90平方米、120平方米各三套房。谭格乐盘算着到时候把多余的房子出租,家里多了一笔额外的收入。而在明星村,拿到一次性补偿的村民有了创业的本钱,有村民办起了木雕工厂,“利润很是可观”。
钟汝清表示,增城不仅为村民们购买社保,免除其后顾之忧,增城还投入近4000万元让全市13.4万名低学历中青年农民免费接受教育培训。
在增城市市长罗思源看来,随着广州城市副中心的加速建设,挂绿湖核心区的2万多人将完成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成为挂绿新城的第一批居民。他表示,将切实保障被征地拆迁村民的利益,保持征地拆迁方案不变,征地范围不变,分配方案不变,安置方案不变,已承诺要兑现给村民的利益一分钱也不能少。
事实上,增城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扩容提质的最终指向正是创造宜居宜业环境,只有增强百姓的幸福感,城市的扩容提质才真正得以实现。
目前,增城正在抓紧展开剩余10个安置区的立项等前期工作,计划今年完成项目招标并进场动工,计划至2016年12月基本完成安置区建设并办理相关验收。
城市副中心建设
“从量变到质变”
清澈的增江水源源不断注入挂绿湖,成为增城挂绿湖水利工程甚至广州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一个新标志。罗思源感叹,这是“增城通往幸福之泉、未来之泉”。
这也标志,经过多年努力,挂绿湖水利工程核心区第一阶段基本完成,下一阶段地面建设将全面拉开序幕。
去年底获广州市规委会审议通过的《广州市增城副中心规划》提出,到2020年增城规划人口规模将较现状增加约100万人,其中核心区将围绕挂绿湖重点建设挂绿新城,超过10个大型公建项目将陆续落地,打造高标准现代化的公共活动空间。
“增城打造广州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和总体规划不变,一张蓝图干到底,只会更加优化,更加符合实际。”罗思源说,广州城市副中心建设正在拉开新一轮序幕,正在从量变到质变。
以广州城市副中心建设为契机,增城将在挂绿湖周边开建三甲医院、体育文化公园等中高档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让市民共享城市文明和发展成果。据介绍,增城正在规划建设一座全面健身的体育文化公园,已经初步确定选址,正在全球招标设计,届时将由政府管理,免费向市民开放。
以广州城市副中心建设为契机,增城将在挂绿湖畔建设占地超过千亩的低碳总部园,吸引人才在这里就业、居住。增城将打造城市中轴线,贯穿增城广场、挂绿湖等,进行高标准建设,“这里将建设成为增城的珠江新城”。
以广州城市副中心建设为契机,通至增城的地铁13号线、21号线正在加速推进,目前增城市已全面完成交征地、借地、拆迁任务,两条地铁线路各站点施工单位已全部进场。
2014年是增城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的关键一年。欧阳卫民说,增城的干部群众正在把精力集中到深化改革、干事创业上,认真谋划今年各项工作,全力抓好开局,推动重点突破。
从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总体布局出发,增城全面融入广州建设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一个正在逐渐伸展手脚的城市副中心将给广州这座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南方日报记者 郑佳欣
通讯员 吴琨 朱卓东
(转自2014年1月21日《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