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布实施《广州市增城副中心规划》成果的通告

[复制链接]
远观 发表于 2013-12-5 11: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州市增城副中心规划》已完成规划技术审查、批前公示、专家论证等程序,经第二届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获全票通过,经广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城乡[2013]423号),并获增城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公布实施(增府复[2013]24号),自批准之日(2013年11月18日)起生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八条“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及时公布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的规定,现由增城市城乡规划局公布实施,有关规划成果信息可查询增城市城乡规划局规划在线网站,网址为www.zcupb.gov.cn


    特此通告
二○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简要规划说明

    增城市位于广州市域东部,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在广州市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部署及“123”城市功能布局规划中,增城市定位为广州市城市副中心功能区,其中中新镇和朱村街属于东部山水新城功能区。按照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同志“按功能定项目、突出操作性”的批示精神,增城市加快“一核三区”组团发展,推动城市副中心扩容提质,打造最具典型的水城花城绿城,着力建设低成本、高品质的广州城市副中心,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理念

    确立“生态、休闲、智慧、幸福”目标,建设生态水城、四季花城、田园绿城,壮大生态经济,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设施,建设高品质、低成本、产城融合的城市副中心。

    二、发展定位

    定位一: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区

    定位二:省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定位三:珠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及职业教育基地

    定位四:珠三角东岸地区交通枢纽

    定位五:广州东部生态宜居宜业新城

    三、发展规模

    城乡人口规模:现状服务人口137.5万人,2016年服务人口175万人,2020年服务人口235万人。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现状202平方公里,2015年226平方公里,2020年242平方公里。

   四、发展策略

    1、错位互补,组团分工。2、优化配套,以人为本。3、网络互联,疏解交通。4、生态保育,集约建设。5、城乡统筹,协调发展。6、岭南特色,山水格局。

    五、空间布局

    把全市1616平方公里纳入城市副中心发展体系,因地制宜推动“一核三区”组团发展,带动城乡一体,产城融合。

    1、城市副中心核心区。以荔城街、增江街、石滩镇为主体,面积376平方公里。到2020年,服务人口为70万人;城乡建设用地80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以挂绿湖为核心,依托增江、西福河、东江,建设广州最具代表性的水城、花城、绿城、现代田园生态之城,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配套功能。

    重点发展平台:挂绿湖水利工程核心区(2+3+9平台之一)

    2、东江新区。以新塘镇、永宁街、仙村镇为主体,面积247平方公里,到2020年,服务人口为10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103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依托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促进现代服务业及先进制造业集约发展,引导和扶持牛仔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城市功能升级和产城融合发展。

    重点发展平台:增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广州增城环保装备产业园

    3、科教生活区。以中新镇、朱村街为主体,面积332平方公里,到2020年,服务人口为5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39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依托广州职业技术院校迁建项目和工信部电子五所,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产业承载力,建设宜居新区、科研教育产业基地和生产性服务业中心。

    重点发展平台:广州职业技术院校迁建项目、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园区

    4、北部生态区。以派潭镇、小楼镇、正果镇为主体,面积660平方公里,到2020年,服务人口为10万人;用地规模为20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限制发展工业,培育发展高端星级酒店群和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和现代都市农业高端融合发展。

    重点发展平台:广东增城省级地质公园、白水寨生态休闲度假区、小楼人家生态农业示范园

    附注:查询网址: http://www.zcupb.gov.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新居民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